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

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

ID:12313259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_第1页
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_第2页
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_第3页
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_第4页
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臧懋循刻书的功与过摘要:作为明代著名的戏曲编辑家,臧懋循不仅为编印杂剧、元曲不辞辛劳,到处访书,而且还自行创办印刷工场,自选、自编、自刻书籍,为保存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他所刻印的版本并不能避免自身的局限性,其师心自用大改元曲的做法,更使臧氏本表现出与其他版本的一种完全脱节。对于他的这种行为,尤其是在对《元曲选》的删易上,人们历来褒贬不一,其中,凌濛初、孙楷第、徐朔方、西方学者伊维德(WiltL.Idema)、奚如谷(StephenH.West)等学者都各自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但瑕不掩瑜,时至今日有关元杂剧的教

2、学、研究,仍然是以《元曲选》作为标准文本。臧懋循对元杂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关键词:臧懋循刻书《元曲选》《窦娥冤》臧懋循是明代著名戏曲家之一,他选编的并刻印《元曲选》(一名《元人百种曲》)是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戏曲长期被人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技”和“小道”的中国古代社会,臧懋循以选编、刊印元曲为己任,他广访求、慎品录,“删抹繁芜”、“选杂剧百种,以尽元曲之妙”①。不仅如此,由他编纂出版的还有《玉茗堂四梦》、《校正古本荆钗记》、《改定昙花记》等作品,总字数达300余万字。然而作为一名编辑,他对历代版本的修订篡改也

3、让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一、臧氏的生平背景臧懋循(1550—1621年),字晋叔,号顾渚山人,长兴人。7岁通晓《五经》,博闻强记,为人不拘小节。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出任湖北荆州府学教授。十年,任应天(今南京)乡试同考官,后改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知县。十一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游六朝遗迹,命题赋诗,携带妾童,出城游乐,被劾为沉湎声色,弃官归里。慕黄山、白岳之胜,策杖往游,赋诗言志。二十四年与族人合捐重修鼎甲桥,吴人《出版家臧懋循》载:“长兴鼎甲桥,是明朝臧氏大族的聚居之地,仅成化至万历年间

4、,这里就出过七名臧姓进士——鼎甲桥,就是明万历年间南京国子监博士、大出版家臧懋循及其家族出资重建的,《桥志铭》至今仍嵌在桥墩东侧。”二十七年作《己亥书事》一诗,指责朝廷贪得无厌,税监四出。二十九年,与曹学佺、陈邦瞻等名士结集金陵诗社,相互唱和,并辑有《金陵社集》8卷。  被罢官后,他回到故乡长兴,除了生计应酬外,主要精力都放在收集、校勘和刻印他人诗文上。隐居顾渚山,号顾渚山人,收集了大量的茶诗、茶曲。《元曲选》载:“鹦鹉曲·顾渚紫笋:春风阳羡人微喧住,顾渚问苕叟吴父,一枪紫笋灵芽,摘得如烟和雨,(么)焙香时碾落云飞,纸上风鸾衔

5、去。玉皇前宝鼎亲尝,味恰到才情写处。”  为编印杂剧、元曲,他不辞辛劳,到处访书。《长兴县志》载“利用与内阁大臣徐阶、申时行、王锡爵等名门贵族有姻亲、师友、同年的关系,不惜工本,到处收集散失的元曲、诗词文稿。万历四十一年,年已63岁的臧懋循借送幼孙去河南完婚之机远道访书。在朗陵陈耀文家中探寻陈生前编辑的《天中记》、《学圃萱苏》书稿,又在开封得到周王府所藏《荆钗记》秘本。后绕道前往湖广麻城,在前兵部尚书刘天和儿孙刘承禧家中,借到二三百种宫廷御戏监的元人杂剧抄本。”他还在长兴创办印刷工场,自选、自编、自刻书籍,成为明代大出版家。明

6、朝中晚期以后,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渐渐受到士大夫们的关注,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社会大局渐趋稳定,有闲阶层开始增多有关;其次,和知识分子不满于政治现状,精神上希望突破三纲五常的道学藩篱有关。在官僚制度的设置上,明朝严格限制朝臣权力,而用官阶较低的“内阁”来集体行使宰相职权,驾驭六部尚书。借助皇权淫威,由一帮帮文盲宦官指挥着一批批文官,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下,再能干的士大夫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士大夫中弥漫着一种看淡官场的心态,李贽、汤显祖、顾应祥、臧懋循、吴珫、丁元荐等,都有过一种“不屑屑于一官”的经历。由于看淡官

7、场,进而也厌倦了对四书五经的义理探讨,厌倦了传统的诗文创作形式,文学重心一变而转向了那些戏曲、小说。当时,不仅汤显祖、屠长卿、臧懋循等爱好通俗文学,连明末文坛领袖王世贞,也热衷于戏曲唱词的创作赏析。这就是臧懋循甘愿远离仕途角逐,投身通俗文学的时代背景。他在深入接触戏剧文学之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文学形式,因而高度赞扬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他在“元曲选序”中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同时认为,明朝当代人对元曲的认识还存在较多的偏颇之处,明朝人创作的“南戏”,也缺乏元曲的韵味,为了传承元曲精华,让后人多出

8、佳作,因而孜孜不倦地改编《元曲选》:“予故选杂剧百种,以尽元曲之妙,且使今之为‘南’者,知有所取则云尔。”臧懋循卒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享年71岁。据说葬于水口乡雪花山牌楼坞臧氏墓地。二、臧氏在刻书方面的成就综合《元曲选•序》、《出版家臧懋循》、《明代文学史》等史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