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

ID:12409935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_第1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_第2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_第3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_第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种子科技??2011(12)??两高一优?文章编号:1o05—2690(2011)12—0039—02中图分类号:S435.111.49文献标志码:B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及防控技术鲁运江(嘉鱼县农业局,湖北嘉鱼43720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是一种严重的病毒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十分相似,其病症不同点是高节位分蘖及茎节部形成倒生根.病毒于2001年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经专家鉴定,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2008年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

2、矮缩(Southem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SRBSDV),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为害寄主有水稻,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水稻的症状1.1整体典型症状一是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褶(多见于叶片基部).二是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蘖)枝;病株茎秆表面有约1—2mm乳白色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烛泪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

3、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该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发病症状因染病时期不同而异.1.2秧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能抽穗.秧苗期感病的稻株严重矮缩(不及正常株高1/3),不能拔节,重病株早枯死亡.1.3分蘖期症状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肿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有的主茎形成包颈穗而分(蘖)枝无穗.反之,分(蘖)枝包颈主茎无穗

4、,但穗头难以结实,卡颈,穗小,似侏儒病,株穗上只有极少病粒,绝大部分空壳不结实.大田初期感病的稻株明显矮缩(约为正常株高1/2),不抽穗或仅抽包颈穗.1.4抽穗期症状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茎秆剥开苞叶有蜡白色突起物瘤,纵向条状排列,后期变成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瘤;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拔节期感病的稻株矮缩不明显,能抽穗,但穗型小,实粒少.2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病规律病毒初侵染主要以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

5、虱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黑条矮缩病在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不经卵传毒);白背飞虱在湖北一年发生5代,分别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13上旬至下旬.白背飞虱获毒时间为30min,传毒时间为15min,冬后带毒寄主,田间小麦,再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春季主要是迁入带毒白背飞虱取食早稻,玉米或杂草传毒,迁入带毒白背飞虱或本地白背飞虱取食带毒寄主再传毒至玉米,中稻,晚稻秧田及本田.田间发生趋势为年度间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及越冬侵染量的积累逐年加重;年度

6、内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田发病重;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决于水稻苗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湖北从南方迁入期比褐飞虱早,以一季晚稻(迟中稻)和双季晚稻危害重.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病株上越冬,田间病毒通过玉米(杂草),早稻一中稻一晚稻一小麦(杂草)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以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高效传毒介体(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白背飞虱在病株上为害,立即就会染上病毒.当带毒的飞虱转到健株为害时,就把病毒传给了健株.健株一旦感染病毒,病毒就会为害水稻生长点,水稻立即停止生长.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被侵染,苗龄越小越易感病,潜

7、伏期越短;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产量损失越大.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在3O~50%.秧苗感病后病毒潜伏期15天,分蘖末期为30天.g;g,^,石_',gg油800~1000倍液或25%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亩用6.5%万霉灵粉尘1kg喷粉.霜霉病亩用55%~f菌清烟雾剂300g左右,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里克水剂800倍液,或58%Fp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白粉病用20%的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7

8、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收稿日期:201卜10—11?39??种子科技??2011(12)??两高一优?不同品种间对该病的抵抗力不同,一般常规稻比杂交稻抗病.该病一旦在水稻上发生,通常减产2O%以上,重病田达5O%以上,甚至基本失收.玉米苗期发病可造成绝收,后期感染发病也能引起一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