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论文.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论文.pdf

ID:55093377

大小:103.87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7月·第31卷第七期土肥植保里,■董小清(江西省德兴市畈大乡政府,江西德兴334219)【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原因、病绿或无症带毒。害症状及相应的防控技术。根据德兴市的发病原因和病害特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出了“治虱抗病”,“治秧田保大田”3防控技术等防治策略,以期为全市粮食高产稳产做出贡献。根据本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和主要为害特点,【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防控技术“治虱抗病”是本市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常见的防治策略有“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

2、源”,“治前期保后期,德兴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市境范围东西长70km,南治秧田保大田”,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防治关键时期,控制北宽50km。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1.93万hm2,水稻是本市主病毒传播,加强预测预警,达到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目栽农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1.72万hm2,为全市粮食高的。产稳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南方水3.1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稻黑条矮缩病病毒(Soun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减少早稻虫源和病源,防止传毒白背飞

3、虱转入中晚稻田为SRBSDV,GenusFijivirus)引起的新型病害,该病以迁飞性害害,抓好早稻后期稻飞虱防治,减少虫源。早稻收割后应及时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播介体。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清除稻秆和杂草,发病田立即回水耕沤,同时施用碳铵加速腐德兴市各乡镇不同程度的爆发,据统计全市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烂,以免病株再生稻生长而残留病源。矮缩病多达80hm2,其中绝收面积53.3hm2,直接经济损失达3.2抓好秧田防治关100多万元。近两三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继续有发生,给3.2.1秧田布局要合理。秧田应

4、远离重病田,避免在重病当地农民粮食收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田及其附近培育秧苗,及时清除杂草,提倡集中连片育秧。3.2.2药剂浸种或拌种。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或10%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吡虫啉300—500倍稀释液,浸种12h;或在种子催芽露白后,杂交稻种子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10g/kg,1.1森林覆盖率高,成片耕地少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种后播种。白背飞虱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一旦3.2.3秧田施药。在水稻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时期,喷施获毒可终生带毒,其

5、若虫和成虫均可传毒。本市森林覆盖率达一次农药以防治稻飞虱。秧苗移栽前3-5天再施一次药,每76.2%,年平均气温17.7,加之全市成片的耕地很少,多为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加8%宁南霉素水剂两山之中的耕地,这就为白背飞虱能在本地越冬创造了优越条件。60ml兑水30kg喷雾,最大限度减少秧田感病。1.2稻秆和杂草残留,大山阻挡3.2.4重病区推行防虫网隔离育秧。育秧期全程覆盖20目由于山地贫瘠,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当地种粮效益并不是防虫网即可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很高,所以本市由原来的一年

6、两季稻改种为一季稻。一季稻收3.3抓好大田分蘖期防治获之后,大量稻秆均残留田间,田埂杂草也没有及时处理,也在水稻移栽后7—10天进行一次稻飞虱防治,每667m2用就留存了大量带病毒宿主。白背飞虱主要靠风迁移,由于山的25%噻嗪酮50g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加8%宁南霉阻挡,每当大风进入本市境内后,白背飞虱会就势沉降下来行素水剂60ml兑水30kg喷雾,实行统防统治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成危害。3.4加强田间管理1.3防治时期不当在适当时机补充水稻肥料,增施磷、钾肥和锌肥,喷施叶面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易感

7、病期为秧苗的2-6叶期,由于肥,促早分蘖、多分蘖,保证群体生长,充分发挥水稻生长中后农民对新病害认识不足等原因,没能及时施药防治,而当水稻期的补偿作用,提高水稻抗逆力,同时抓好其他病虫害的防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再进行防治则作用不是很大,反而3.5及时补救发病田增加了投入成本,最终导致粮食减产。在移栽后15天内进行田间排查,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当大田已经明显严重发病,不仅要及时拔除病株,还要用健康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水稻症状稻丛稻苗或机动秧苗移栽补缺,控制病害,保产减损;非常严秧苗期感病的稻株叶

8、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重的病田需翻耕改种下一茬或者其他作物以减少损失。的皱褶,稻株严重矮缩矮化,不及正常株高1/3,不能拔节,重病株早枯死亡;分蘖期和拔节期感病稻株矮缩不明显,茎杆【参考文献】『11盛仙俏,廖璇刚,贾华凑,等.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mm的瘤状突起,瘤突呈蜡点状纵向点及防控技术『I1l中国植保导刊,2013,33(9):28.排列,早期乳白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