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ID:12734383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上传者:U-4187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_第1页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_第2页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_第3页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912116120104顾梦鸽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构成及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宗教音乐:(1)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2)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3)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民族音乐拥有十分雄厚的“家底”。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构成极其复杂的国家,中国无疑在传统音乐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西方文化的入侵及本民族经济相对落后而产生的对自己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的自卑阴影,也恢复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传统文化复苏的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要继承、要振兴、要发展民族音乐并始终在为之奋斗。国家在对待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先后成立了中央歌舞团(195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1956年)、中央民族乐团(1960年)以及“以学习、继承、研究、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和培养民族音乐专门人才为己任”的中国音乐学院(1964年)、“十大集成”工程及各种致力于民族音乐研究与发展的专业团体,如“中国传统音乐学会”(1980)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1984)年等。二、民族音乐在发展中传承几十年以来,围绕“民族音乐应该如何发展,民族音乐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专家学者们一直在方向上有不同的争论。一些专家说“中国音乐的主体应‘以西方音乐的根本精神进行重建’”,同时另外一些专家认为“要保持传统音乐固定不变的形态,对于中国音乐走西化的道路必须予以否定或纠正”。而事实证明,继承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兼容并蓄、借鉴并吸收外来音乐的形式技法,才能使民族音乐走上一条振兴和发展的道路。我们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时候,绝对不能持僵化的态度,自古以来我国的民族音乐就是在互相融合变异中发展而来的。中国民乐用的乐器如胡琴、琵琶、唢呐等都来自西域,这些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完全融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几千年以来历史的沉淀以及长久形成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形成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难能可贵的交融品质,这些年来民族音乐与流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失落自我中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了民歌以流行音乐形式出现的例子。邓丽君演唱的大多是以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小城故事》《原乡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等,台湾高山族民歌《娜鲁湾情歌》的流传更是给了大陆音乐制作人很多启示。《如果说这些都还是一种追求所谓流行、纯粹为获得某种利益的思想使然的话,那么“北方歌王”腾格尔一直坚持把自己的音乐创作扎根在蒙古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在中国流行乐坛拥有一席之地;冯小泉、曾格格夫妇的流行民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彝人制造” 演唱组合迅速串红等等无不说明一点:中国民族音乐正在逐渐完成一次新的蜕变。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当代的音乐文化必然带有当代特征,音乐文化随着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的需要而变化发展,这本身便是一种创造,一种不脱离民族传统并以现代生活为根本的创造。  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我国“文化产业”中一项艰巨的基础工程,需要音乐工作者坚持不懈地进行"承""传"并发展,进而普及全民,最终达到振兴民族音乐的目的,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促进世界音乐文化共同繁荣与发展。 二、我国民族音乐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造成了样板戏和语录歌几乎是我国音乐的全部。同时盲目的闭关自守、与世隔绝,以及长期的思想桎梏和政治迫害使得音乐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动力,音乐与政治的联姻更使得音乐创新成为一种奢望。  随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深入进行,人们的心理状态在长期的闭关锁国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音乐文化和学术思潮蜂拥而至时国人显得有点措手不及和茫然得一无所知。邓丽君,一个有着甜美的笑容、黄莺般轻柔的歌声也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魅力稍减的女歌手,她的歌声中是那种追求平静甜美的知觉,是经历动乱流离的中国人共同的感受。正是如此,首先进入大陆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邓丽君等一大批港台歌星。当样板戏和语录歌已经让人民麻木而毫无激情的时候,邓丽君的歌像一股清泉荡涤着人们的干涸的心田,人们发现音乐还可以有这样的风格,还可以这样直截了当地抒发感情的时候,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我国的民族音乐却以一种弱势文化的姿势存在着,具体来看,民族音乐的危机与困难表现为:民歌传唱渐少,民间器乐传承后继乏人,地方戏曲反响淡漠,传统说唱效应不佳。即使曾因产生某个乐(剧)种而引以为豪的源地,也难有如痴如醉的追随者,更不用说由于语言的隔阂和审美趣味的差异而导致欣赏心态的抵触与拒绝了。  怎样解决当下民族音乐面临的危机呢?1、开展对民族音乐的抢救保护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在编纂四大民族音乐集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多年来主要集中于书面出版集成的工作,而对大量的录音、录像资料却缺乏应有的保护。因为音乐的录音、录像才是民间音乐的本身。据说,有关部门正采取办法将各地上缴中央与出版的集成地方卷配套的录音录像刻制成CD和VCD。但由于此工作量大,加之八九十年代的录音、录像资料,因当时的录制条件差和保存不当,有些已消磁,因此应当加大工作力度,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 2、由文化部与教育部协同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列入学校音乐教育的工作并持续进行下去。长期以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无意识传播,二是有意识传播。所谓无意识传播,是指民族民间音乐通过民间音乐家的演唱、演奏流传下来。他们的传播或是为自娱自乐,或是谋求生计,常常处于无序的、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是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播渠道。而有意识传播,则居于次要地位,表现为师傅带徒弟传授音乐技艺。民族音乐流传发展至今种类繁多,如:民歌方面有: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苗族飞歌、陕北信天游、山西河曲民歌、浙江耘田歌;民间歌舞音乐方面有:汉族秧歌、花鼓;维吾尔族木卡姆;土家族摆手舞音乐;藏族弦子;瑶族长鼓舞;戏曲音乐方面有:皮黄腔中的徽剧、京剧;高腔中的弋阳腔、青阳腔;梆子腔中的秦腔、山东梆子;昆腔中的南昆、北昆;木土腔中的晋北道情戏曲艺音乐方面有: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天津时调、扬州清曲、白族大本曲、福建南音、广西文场。民间器乐方面有:江南丝竹、河南板头曲、西安鼓乐、河北吹歌、土家族打溜子、广东汉乐、潮州大锣鼓、浙东锣鼓.  民族音乐流传至今我们积累了以上这么多民族音乐的种类,我们应该去珍惜并代代相传下去,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一代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就是现代有意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广泛交流,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渗透、影响、融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着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价值,经过潜心学习、研究、感悟,我们会开阔视野、扩大眼界,丰富演唱与教学的思维方式和想象空间,从而有效地提升民族音乐的艺术品位,更好地促进民族声乐的繁荣和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