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

ID:1406252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上传者:U-992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求,也是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教育目标、教育效果、教育途径等对校企合作内涵的解读,挖掘出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资源的整合、共享,实行文化上的融合,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惠双赢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55-02  一、校企合作内涵的解析  从广义上讲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中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种工作部分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这种办学模式利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结合,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通过定岗实践的方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教育效果上显示利益的双赢   校企的合作是双方人力资源、场地设施资源、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利用,只要找对契合点,就能实现双方的共赢。对学校来说,不仅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企业的深层次参与,也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对企业来说,不仅免去了对人才的再培训之苦,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学校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者工艺的改进,提供企业的竞争能力。  2.教育途径表现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各种技术和产品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使得学校要不断按照社会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校企合作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得到有效的结合,学生能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企业科技的创新工作,提高科研能力,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二、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问题与分析  从理论上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规律,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但从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显现在:  1.法律政策的约束力不强   目前,很多的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的自主联姻,自我结合。为了各自的利益,签订合约,共同发展。这种方式难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缺少完备的机制和制度的保障,在培养学生质量方面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德国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相对就要规范很多。在教学方面,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学生在接受培训要签订合同,企业有义务保证培训质量。合同由行会或同业公会监督执行。对培训教师的资质也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反观目前我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这种自主联姻,等同于避开了政府或行业的有效监督,二者之间说“悄悄话”,又何来教学质量的保障?  2.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存在难度  企业和学校合作缺乏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因此,企业的运行和学校诸要素之间未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特定功能的整体。其实就是学校的运行机制和企业的运行机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都没有进行充分的整合,致使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的采购式、契约式的合作,从而很难使学生进行角色身份的转化,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做好校企合作的深化对策  1.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核心是进行课程该改革。课程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打破“学科本位”的传统观念。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要主动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来。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制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开设方案、选择教学内容等各项工作上来,并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价工作,实施教考分离,让企业参与课程评价,严把人才质量培养关。  2.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  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其重点就要形成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激发学校和企业合作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动力。政府通过政策和法规来引导、规范、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在利益上实行互惠双赢,学校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培训员工,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研发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的知名度传播正能量。学校也可以获得企业的资助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获得真实的现场教育环境,了解行业对人才和技术的新需求。再次,学校和企业合作成立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考核体制和评价机制。  3.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2010年教育部副部长鲁?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不管是从培养目标还是从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学生迟早都要步入到企业就业,都要面临融入到现代化的企业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合不仅是职业学校学生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就业的需要,这也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特色所在。由此,职业院校应该设置独立的研究部门,研究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校园文化。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同不同年龄层次、价值观的人共处;养成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来支付各种费用等理念,遵守时间约定和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等等。学校也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邀请企业管理层的精英对学生讲学、实训或者邀请企业管理层的精英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出谋划策,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提供全新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现状研究与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张茂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7).  [4]郭江平.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