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ID:14173965

大小:11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6

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_第1页
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_第2页
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_第3页
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_第4页
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xx级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级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一种技术。它研究人们生活在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发生死亡的概率,以及当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时,可能延长的寿命。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过程。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病人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因为医疗卫生服务场所的环境和医疗用品受到生物污染而感染疾病的现象称为医源性感染。职业病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

2、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不能代偿的机体损害,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几种具有不同氨基酸组成特点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它既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

3、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卫生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能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于人民居住及工作的场所;它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医学模式: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健康状况评价:通过分析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变化,来探讨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筛选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高危人群:易受环境有害因素损害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物质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些毒物后在某

4、些组织和器官内逐渐积累从而量比较高的现象。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毒物:所谓毒物是指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可造成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矽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并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危险因素:是指机

5、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各种诱发因素。或机体内外存在的与疾病发展或死亡发生有关的各种诱发因素。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其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对疾病发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有关因素加以综合研究,提出增进健康的预防措施。生活变化单位:是衡量生活事件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指标,反应每一个生活事件引起生活变化的程度或社会再适应所做出努力的大小。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事件依据身体的承受力归纳并划分等级。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是通过

6、社区调查和利用社区有关卫生资料,对社区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水平做出初步评价,并对主要健康问题做出的结论或判断。心身疾病:又名心理生理障碍。由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一组持久生理功能紊乱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不同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人的社会化:指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健康为中心,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适宜技术向社区居民提供的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

7、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过程。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次生环境: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影响下,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组成及转移和交换发生重大变化后所形成的人为环境。高温作业: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4.18J/(cm2.min);或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

8、过80%的作业。自然疫源:病原体在病区生态环境中能够不断繁殖生存,并感染人类。局部振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时,振动由手臂传播至全身。全身振动: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由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至全身。一次污染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