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ID:1512021

大小:99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2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复习思路1.复习本专题要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交通通讯和传媒的发展,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要突出一个“变”字。2.认识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

2、、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城市:衣食住、风俗农村:落后、封闭、贫穷;传统习俗坚如磐石(1)表现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史料这一组图片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礼节上的重大变化,即晚清时的跪拜礼(图一)

3、——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图二)——1922年的握手礼(图三),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图一 晚清上海衙门百姓跪官图二民国初年躬身问候图三 1922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接见美国记者希尔,亲切握手材料一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的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材料二照得编结毛辫,

4、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取缔编结发辫告示》据材料一指出导致上海等地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材料一表明上海等地生活的变迁深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是西方入侵导致的;材料二反映了政府关于断发的通令,体现了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的影响。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5、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甚”,“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

6、恐不像。“洋帽洋衣洋式样,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大公报》1903年4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2)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工业化。(3)西化严重,盲目崇洋;奢侈消费、斗富争雄。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为界;衣食住、风俗新中国成立后推动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

7、民的困难,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的发展:根据交通工具、线路等分类(或分历史阶段)掌握史料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史料表明了铁路交通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

8、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划线部分说明铁路交通促进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材料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