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

ID:15473723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_第1页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_第2页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_第3页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误区及对策垫江县汪家小学:李永红复习课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授课形式。复习不但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与发展。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

2、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课改大潮中,无论是教育专家们的理论研究,还是一线名师的“现身说法”,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导致目前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教学无太多经验借鉴,存在种种误区。一、山穷水复——复习课教学误区浅析1.题海战术,几时能休。练习是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复习课的一大亮点,但不应是单纯地为练习而练习。纵观我们的复习课教学,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教师挥汗如雨,学生疲于应付。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同时,以大量的机

3、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2.我的地盘,老师做主。《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但在很多复习课上,老师的主观意识太强,一切问题大包大揽,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课堂上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强行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始

4、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3.千人一面,整齐划一。《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复习课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千人一面,整齐划一,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不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地拔高知识的难度,各种偏、难、怪题充斥整堂教学,导致优等生一知半解,中等生云里

5、雾里,学困生则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上述种种,使我们本就举步维艰的数学复习课雪上加霜,学生谈复习而色变,教师谓复习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下面,笔者就自己参加“垫江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课堂教学三类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达标晋级活动”的体会和近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谈谈个人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几点看法。二、柳暗花明——复习课教学摭谈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总是挖空心思地巧设悬念,创设情境。而在复习课上,却很少有老师在这一环节上下功夫,都认

6、为复习课上的都是旧知识,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可设,情境可创。笔者认为,正因为复习课上都是旧知识,学生更容易疲乏,情境创设尤显重要。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图像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引导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各个复习环节中,教师也应时刻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需

7、要出发,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尽量创设“游戏”情景,“问题”情景,“生活”情境,“合作探究”情景等,让情境贯穿课堂,让复习在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氛围中进行。2.自主整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标》也明确提出:“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

8、主地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运用比较法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的交流、反思、辩论和教师的引导、点拨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独立存异、共谋求佳的操作流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即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虽然学生在独立存异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正确和简捷的,也可能是错误而繁琐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是自己独创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造”行为。复习课为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