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

ID:15837509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1页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2页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3页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学科、年级、教材版本、出版社、课题、资源设计与制作者信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图的分类,学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2、掌握图幅相同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实例,了解不同种类的地图,学会选择适用的地图。2、通过比较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北京市城市地图、北京动物园地图,掌握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了解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2、各类地图的习惯,提高在地图中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点:1、学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2、图幅相同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难点:图幅相同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三、课时安排:本节共两课时,这是第二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创设情境讨论、发言多媒体展示有代表性的导游图、交通图、世界政区图。同学们知道他们分别有什么用处吗?自主探究根据导学案完成安排任务一、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帮助学困生组内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交

3、流探究成果维持秩序,帮助学困生班内展示分三个组展示点拨、评价自主探究根据导学案完成安排任务二、现代高科技地图的应用、地图的种类组内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交流探究成果帮助学困生班内展示由两个组的学生代表发言点拨、评价五、教学板书设计选择适用的地图:方法一、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的种类如交通图、旅游图方法二、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如大比例尺地图方法三、选择现代高科技地图如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六、教学反思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

4、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七、拓展资料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  裴秀是我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是一位制图体制的革新者,他以自己的研究所得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这在我国地图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我国的裴秀和欧洲地图学者托勒密(约公元99年-168年)比作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巨星。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卒于公元271年(晋武帝

5、秦始七年),享年48岁。他的祖父裴茂曾做过汉朝尚书令,他的父亲裴潜做过魏国的尚书令。裴秀年幼时聪明好学,《晋书·裴秀传》中说他"博学强记,无文不读"。由于家居宦门,又有才能,所以晋武帝时便官至"司空",管理国家的户籍土地田亩赋税及地图等事。34岁时随晋文帝司马昭到淮南征伐诸葛诞,给晋文帝出谋献策。诸葛诞平定后裴秀被封为尚书令,又进封鲁阳乡侯,增邑千户。由于这次出证和平时任"司空"职务,他能更多地接触地图资料和考虑地理问题,这为他以后改革地图的绘制方法奠定了基础。   裴秀在行军过程中认直考察军队所

6、经之地,记录地域远近,山川险易、道路曲直等,然后和从前的地图作对比,检查是否有错误;又考证了禹贡所记载的山川、海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以及晋之十六州及郡国县邑、疆界乡陬、水陆径路等。通过对比论证,裴秀逐步发现当时地图所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地图所载地名与实际地名不相符。《晋书·裴秀传》载:"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疆牵引,渐以暗味,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例,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可见裴秀在作图时实事求是地记载地名。另一方面当的地图十分粗略。他

7、在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言中说:"……今秘书既无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汉室舆地及括地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证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荒外迂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quot;。裴秀在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应遵循的六项准则,为后人绘制地图捍供了一个完整的规范。他说:"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日分率,所以辩广轮之度也;二日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日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日高下,五日方斜,六日迂直,此三者各因地制宜,所以较夷险之异

8、也。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山海隔绝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六者参而考之。然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回、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quot;这一段话详细地说明了制图六体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如果用现在地图学观点看,"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