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

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

ID:17290087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9

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_第1页
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_第2页
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_第3页
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_第4页
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摆在了广大历史教师的面前,任务明确、形势紧迫,这也是今后一段时间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因而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下面仅就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粗浅地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做法、体会。一、什么是高效课堂顾名思义,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的课堂。有人这样评价: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

2、意义构建的课堂。《中国教师报》驻山东首席记者李炳亭认为,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我们的课堂要符合两个目标:(1)教师的需要;(2)学生的需要。上面的三个“标准”、三

3、个“量”、三“动”和两个“目标”,揭示了高效课堂的一些最本质的东西,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有专家提出“八看”标准: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这“八看”的标准,从不同层面细化了高效课堂,

4、对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作了清楚的阐释和要求,值得我们借鉴。forthequalityofreviewsandreview.Article26threview(a)theCCRAcompliance,whethercopiesofchecks;(B)whetherdoubleinvestigation;(C)submissionofprogramcompliance,investigationorexaminationofwhetherviewsareclear;(D)theborrower,guarant

5、orloans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像已经在课堂改革方面走得很远的兖州一中、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不论他们的模式怎样,个性如何,无不是在课堂“高效”上下功夫,终究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主要是靠课堂来实现的,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二、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一)教师方面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采用学案导学。学案由课标

6、要求、学法建议、主干知识梳理、思维拓展、知新整合、自我测评等几个部分构成。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填写完成,使学生有一个充足的课前预习过程,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目的、有需要、有释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2.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了“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坚持“巧设情境,精心设问”的原则。努力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融入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材料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7、经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为:情景的创设要真实;情景的创设要连贯;情景的创设要简练;情景的创设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问题要因材料而设;问题的设置要有连续性;问题的设置要和活动连起来。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如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答案的呈现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掌握了方法就拿到了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   

8、4.适当的激励机制forthequalityofreviewsandreview.Article26threview(a)theCCRAcompliance,whethercopiesofchecks;(B)whetherdoubleinvestigation;(C)submissionofprogramcompliance,investigationorexaminationofwhetherviewsareclear;(D)theborrower,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