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操作探究性试题

101、操作探究性试题

ID:17441517

大小:48.83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31

101、操作探究性试题_第1页
101、操作探究性试题_第2页
101、操作探究性试题_第3页
101、操作探究性试题_第4页
101、操作探究性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101、操作探究性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1、操作探究性试题一、选择题1.(2011山西,6,2分)将一个矩形纸片依次按图(1)、图⑵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头将图(4)的纸再展开铺平,所得到的图案是()                 考点:轴对称  专题:操作题图形变换  分析:由图案的对称性进行想象,或动手操作一下都可.  解答:A点评:动手折一折,动脑想一想.不难得出答案.2.若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x+y=1+ax+3y=3的解满足x+y<2,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x<4B、x>4C、x<-4D、x>-4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把先把两式

2、相加求出x+y的值,再代入x+y<2中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求出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3x+y=1+a①x+3y=3②,①+②得,x+y=1+a4,∵x+y<2,∴1+a4<2,解得a<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a当作已知条件表示出x、y的值,再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3.(2011湖北咸宁,7,3分)如图,将一张边长为3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棱柱,这个棱柱的侧面积为(  )    A.9B.C.D.  考点:剪纸问题;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操作型。  分析:这个棱柱的侧面

3、展开正好是一个长方形,长为3,宽为3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高,再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将一张边长为3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棱柱,∴这个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侧面积为长为3,宽为3﹣的长方形,面积为9﹣3.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剪纸问题的实际应用,动手操作拼出图形,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11湖北荆州,15,3分)请将含60°顶角的菱形分割成至少含一个等腰梯形且面积相等的六部分,用实线画出分割后的图形.答案不唯一.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整个图形含有36个小菱形,分为面积相等的六部分

4、,则每一个部分含6个小菱形,由此设计分割方案.解答:解:分割后的图形如图所示.本题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与设计作图.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已知图形设计分割方案.5.(2011,台湾省,6,5分)下图数轴上A、B、C、D、E、S、T七点的坐标分别为﹣2、﹣1、0、1、2、s、t.若数轴上有一点R,其坐标为

5、s﹣t+1

6、,则R会落在下列哪一线段上?A、ABB、BCC、CDD、DE考点: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找出s、t值的范围,再利用不等式概念求出s﹣t+1值的范围,进而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1<s<t<0,∴﹣1<s﹣t<0,∴s﹣t+1<1,∴0<

7、

8、s﹣t+1

9、<1,即R点会落在CD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数轴的特点求出s、t值的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2011,台湾省,14,5分)已知有一个正整数介于210和240之间,若此正整数为2、3的公倍数,且除以5的余数为3,则此正整数除以7的余数为何?(  )A、0B、1C、3D、4考点: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正整数为2、3的公倍数的数为6的倍数,再列举出介于210和240之间且为2、3的公倍数的正整数,再找出除以5余3即减去3后为5的倍数的数即可.解答:解:∵介于210和240之间且为2、3的公倍数的正整数,∴210、216

10、、222、228、234、240,又∵除以5余3即减去3后为5的倍数,∴所求正整数为228,即228÷7=32…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熟知正整数为2、3的公倍数的数为6的倍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2011,台湾省,34,5分)如图,∠BAC内有一点P,直线L过P与AB平行且交AC于E点.今欲在∠BAC的两边上各找一点Q、R,使得P为QR的中点,以下是甲、乙两人的作法:(甲)①过P作平行AC的直线L1,交直线AB于F点,并连接EF.②过P作平行EF的直线L2,分别交两直线AB、AC于Q、R两点,则Q、R即为所求.(乙)①在直线AC上另取一点R,使得AE=ER

11、.②作直线PR,交直线AB于Q点,则Q、R即为所求.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  )A、两人皆正确B、两人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甲的做法可知,四边形EFQP、EFPR都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P是QR的中点;在乙的做法中,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QP=PR.解答:解:(甲)由题意可知:四边形EFQP、EFPR均为平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