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

ID:18696964

大小:215.36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9-21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课程代码:00814)考试大纲52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第一章先秦文艺思想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尚书•尧典》第三节《论语》第四节墨子第五节老子第六节庄子第七节孟子第八节荀子第二章两汉文论第五章概述第六章《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章《毛诗序》第八章《礼记•乐记》第九章《法言•吾子》第十章《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第十一章《离骚经序》第十二章《论衡》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曹丕第三节陆机第四节《抱朴子•钧世》第五节《宋书•谢灵运传论》第六节《文心雕

2、龙》第七节《诗品序》第八节《文选序》第九节《金楼子•立言》第四章唐宋金元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王勃集序》第三节《与东方左氏虬修竹篇序》第四节《诗格》第五节《戏为六绝句》第六节《诗式》第七节韩愈第八节《董氏武陵集纪》第九节《与元九书》第十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第十一节司空图第十二节欧阳修第十三节苏轼第十四节《词论》第十五节《白石道人诗说》第十六节《沧浪诗话•诗辨》第十七节《心境记》第十八节《论诗三十首》第五章明清近代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诗集自序》第三节《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第四节《四溟诗话》第五节《童心说》第六节《曲律》第

3、七节袁宏道第八节《序山歌》第九节《读第五才子书法》第十节《读三国志法》第十一节王夫之第十二节《闲情偶寄•立主脑》第十三节《原诗•内篇》第十四节《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第十五节《复鲁絜非书》第十六节《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第十七节《书汤海秋诗集后》第十八节《人境庐诗草自序》第十九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第二十节《人间词话》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1:《古代文论名篇选读》精读篇目附录2:题型举例52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除“绪论”外,根据

4、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之一,与《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构成互渗互补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本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在以往学过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读懂古代文学理论原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文论家、代表性文论著作、重要的文学

5、理论思想,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其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阅读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同步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业性、宗法性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范畴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偏重抒情言志的文学观念;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二)课程

6、内容及考核要求识记:1.儒、道两大思想传统,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2.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3.欧阳修《六一诗话》为最早的诗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是重要的词学文献;4.最早用评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金圣叹把评点批评推向高峰;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是最重要的小说评点。简单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如下: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学理

7、论的产生、发展和民族特色的形成,是离不开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诸因素的影响的。(1)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独具一格,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8、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以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成了重要的审美范畴,师古、复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