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ID:20120898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颈三针结合分型配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本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外伤、劳损等各种原因致颈椎椎间盘、关节、颈部肌肉和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颈部生理曲度改变和侧弯,椎体和小关节错位,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颈肩臂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恶心眩晕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一系列症状。临床多分为颈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和脊髓型五型。研究病例排除脊髓型。本病散见于中医“痹症”、“痿证’”、“头痛”、“眩晕”等病中,多因劳伤筋骨、气血虚弱、痰瘀交阻所致。  [关键词]颈三针;分型配穴;颈椎病  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治疗100例病人均来自

2、我科2008.8—2011.8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分布及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其他炎症性关节炎,非炎症性关节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主穴为颈三针(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所创):天柱(双),百劳(双),大杼(双),昆仑(单),太溪(单),绝骨(双),平补平泻。①神经根型:手麻、肩背部酸困者,加曲池,外关,合谷,中渚,后溪(患侧)。②椎动脉型:眩晕,头疼,视力及听力模糊者,加太阳,印堂,前后顶,络却(双),风池(双)

3、。③交感神经型:心悸,眼睑无力,视物模糊,假性心绞痛,出汗,心烦者,加内关(双),神门(双),脑户,脑空(双)。④颈型:颈部阿是穴及同侧后溪,中渚。⑤复合型者:随复合类型加减相应穴位。针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二疗程后进行比较。  2.2对照组:口服颈复康冲剂:一次一袋,一天两次。5天一疗程,休息2天后行下一疗程。共两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修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自觉临床症状改善2/3以上。有效:自觉临床症状改善1

4、/3而小于2/3。无效:自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小于1/3。  3.2结果  4典型病例:  张XX,女,36岁。主因颈部疼痛伴头昏头晕反复二月余,伴恶心欲呕,神疲乏力,肩背部困痛,左手麻木,久卧或低头时久则症状加重。查:击顶试验(),左臂丛牵拉试验(),C5-6棘突左侧压痛(),X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5-7勾椎关节增生。诊断为颈椎病混合型。针刺治疗二疗程后症状消失。嘱颈部保护和锻炼,随访一年未复发。  5讨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所创“颈三针[2]”配穴法,取天柱、百劳、大杼三对穴,配穴精当,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盖因颈部是足太阳经所过之处,故颈部之疾多责之于此经。天

5、柱和大杼,皆属于足太阳经。天柱可疏风清脑府,通经活络;大杼为骨之会穴,可以调节筋骨,可减缓颈椎的退行性改变;经外奇穴百劳可解痉除痹。针刺“颈三针”时针尖可分探至2、5、6颈椎横突后结节或颈锥小关节囊,深至颈神经根出口处,较颈夹脊穴更能使针刺作用于病变部位,可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和血液供应;并调节局部体液代谢,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失衡的基础上,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3]。治疗组加用太溪和昆仑以调补肾与膀胱表里两经的阴阳平衡,符合上病取下之经义。髓会绝骨,刺之以补肾填髓,强筋健骨以治其本,再配合辨病分型所取相应

6、穴位行平补平泻针刺以疏通颈部经络的经气,活血止痛以治其标。本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