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

ID:20206959

大小:2.3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1

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_第1页
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_第2页
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_第3页
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_第4页
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抗凝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陈苑维持(影响)机体的正常止血与凝血功能的三要素:⒈血管壁的功能⒉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⒊凝血因子血管损伤后:⒈血管收缩⒉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白色血栓⒊凝血因子启动,纤维蛋白形成→红色血栓凝血过程:内源性↘一期:凝血因子启动——→凝血酶原酶形成外源性↗二期:凝血酶原————→凝血酶三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因子:Ⅰ~Ⅻ(其中除ⅣCa,Ⅲ组织因子外,其余都由肝脏参与合成)凝血机制: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全部来源于血液,反应缓慢。外源性凝血系统:由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反应快速

2、(15秒以内)。抗凝机制:(为防止过度凝血发生血栓)内源性凝血的抗凝体系⑴丝氨酸蛋白抑制因子,包括:①抗凝血酶Ⅲ(ATⅢ),它能抑制Ⅱa﹑Ⅹa﹑Ⅸa﹑Ⅺa及Ⅻa,但其主要作用是与Ⅱa和Ⅹa结合为复合物,抑制Ⅱa和Ⅹa的凝血作用。(肝素的作用是激活ATⅢ,从而发挥强大的抗凝作用。)②补体C1抑制因子。⑵蛋白C1抗→凝系统:血管中产生的凝血酶,当其与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的血栓调节素结合之后,凝血酶即失去了它原来的凝血活性和引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⑶细胞抗凝系统:单核——巨噬系统可通过起吞噬作用,将某些凝血物质去

3、除。外源性凝血的抑制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产生于内皮细胞,先与Ⅹa结合,再与TF/Ⅶa复合物结合,以抑制外源性凝血的起始反应。血管内皮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既可通过其抗血小板作用,维持血液流动;又有防止出血的止血作用。释放↘启动⑴止血:血管内皮受损——→组织因子——→外源性凝血激活↘启动Ⅻ因子——→内源性凝血⑵抗血栓:抑制产生前列环素(PGI2)——→血小板释放和聚集激活形成血栓调节素——→体内抗凝系统合成肝素样物质激活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系统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1﹒肝素

4、抗凝作用机理:⑴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从而抑制Ⅱa﹑Ⅹa﹑Ⅸa﹑Ⅺa及Ⅻa,但其主要作用是与Ⅱa和Ⅹa结合为复合物,抑制Ⅱa和Ⅹa的凝血作用。⑵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固。作用特点:⑴口服不吸收,静脉给药。⑵起效快。⑶范围广,体内体外均有效。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1﹒肝素临床应用:⑴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⑵DIC早期,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⑶心血管手术,心导管,体外循环手术的抗凝。不良反应:⑴自发性出血。⑵过敏反应。⑶长期应用,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

5、自发性骨折。⑷血小板缺乏。拮抗剂:鱼精蛋白1MG中和100U肝素。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1﹒肝素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2﹒香豆素类:代表药物华发林作用机理:拮抗维生素K,从而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但对于已经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较慢。作用特点:⑴口服吸收完全。⑵起效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作用高峰,维持时间长,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⑶抗凝作用窄,体外无效。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2﹒香豆素类:代表

6、药物华发林临床应用: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发生。主要用PT监测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多数情况下应维持PT所对应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不良反应:出血,过敏。拮抗剂:维生素K。药物相互作用: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普抗生素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均可增强本药的作用,阿斯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巴比妥类,口服避孕药可是本药作用减弱。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3﹒阿司匹林作用机理:使环加氧酶失活,从而减少血栓烷A2(TXA2),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

7、和分泌功能。作用特点: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中的环加氧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只有当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才能恢复,每天75MG的阿司匹林口服就可达到最大的抗血小板作用。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3﹒阿司匹林临床应用:⑴抗血栓,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⑵解热镇痛。⑶抗炎,抗风湿。⑷预防消化道肿瘤。长期规律服药。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哮喘、胸闷;③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

8、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④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4﹒氯吡格雷(波立维)作用机理: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结合及继发由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临床应用: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塞和确诊外周动脉硬化的患者,波立维(氯吡格雷)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塞,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