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安全抗凝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

ID:42332629

大小:23.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2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_第1页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_第2页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_第3页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围手术期的安全抗凝北京协和医院 连利珊李拥军管珩近年来,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长期的口服抗凝药物(Oralanticoagulant,OAC)治疗。抗凝药物主要应用于血栓性疾病及容易形成血栓栓塞的高危险人群中,如房颤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等。在围手术期,由于患者术后血流缓慢、机体应激高凝状态、以及逆转或突然终止抗凝治疗,可能导致的反弹性高凝状态,是术后并发血栓的主要因素。在围手术期未进行抗凝预防或治疗的血栓发病率为50%,即使在预防性抗凝治疗下也存在1%~3%的血

2、栓发病率[1]。当长期接受OAC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择期或限期手术时,考虑到围手术期易发生血栓的可能性,OAC是否继续治疗方面应十分慎重。同时,长期接受OAC治疗患者存在凝血机制的下降,使各种器官出血的风险增加,在围手术期需要严密监测各项凝血指标。所以,对于围手术期长期进行OAC治疗的患者如何减少血栓的发病率,及降低术后的出血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问题[2]。本文根据ACCP-9指南及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的安全抗凝策略进行总结,重点介绍桥联抗凝。1.桥联抗凝在长期接受华法林等OAC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择期和限期手术时,ACCP-9指南提出围手术期

3、桥联抗凝的策略。桥连抗凝是围手术期的一项重要的抗凝策略,即应用短效药物替代长效药物,减少血栓事件发生的时间窗,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出血事件,可以很好的降低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及出血的风险[3-4]。具体做法为:在术前5d停止OAC,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控制在1.8以下时,开始进行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的替代治疗。一般在术前4~6h最后一次使用肝素,LMWH最后一次注射在术前20~25h。在术后,

4、出血期度过后,开始再次抗凝治疗,并逐渐过渡至OAC。整个桥联抗凝时间为8~10d[4-7]。术后抗凝重新开始使用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手术后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选择术后的24h内,或者72h内开始使用;在一些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则要考虑抗凝药物减量应用[8-9]。具体用法,将在下文详细描述。2.桥联抗凝的风险评估围手术期桥联抗凝策略制定的依据,实际上是基于对围手术期血栓栓塞风险和术后出血风险的评估,平衡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的结果[4],二者兼顾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单纯的强调任何一方面的作用或风险,都会将患者和医师至于潜在的威胁之中。2.1 血栓栓塞风险需要长期抗凝

5、的指征包括房颤、近期(3个月内)静脉血栓综合征及曾行机械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0-13],ACCP-9指南对这样的患者进行了血栓栓塞风险分级[见表]。指南同时推荐:对于高血栓栓塞风险患者:采用皮下注射治疗量的LMWH或者静脉注射治疗量的UFH来进行桥联抗凝(Grade1级);对于中等血栓栓塞风险患者:使用治疗量LMWH或UFH进行桥联抗凝(Grade2C),并且认为治疗量的LMWH是最佳的选择;对于低血栓栓塞风险患者:采取小剂量的LMWH、UFH进行桥联抗凝,或者可以不进行桥联抗凝(Grade2C)[14-15]。血栓栓塞风险分险   机械性心脏瓣膜房颤静脉血栓

6、栓塞症高风险任何二尖瓣瓣膜植入后;笼瓣或倾斜式阀瓣主动脉瓣植入;最近(6个月内)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CHADS2得分在5~6分;最近(3个月内)脑卒中或脑卒中发作;风湿性心瓣膜病最近(3个月内)静脉血栓;严重易栓症(C和S蛋白缺乏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中风险双叶瓣主动脉瓣植入并合并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房颤,既往脑卒中或TIA,高血压,糖尿病,充血性心衰,年龄>75岁。CHADS2得分在3~4分。3~12个月前静脉血栓;不严重的易栓症(凝血因子V或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复发静脉血栓;癌症(6个月内或姑息

7、治疗)。低风险双叶瓣主动脉瓣植入不伴有房颤或其他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CHADS2得分0~2(推测之前无脑卒中及脑卒中发作史)12个月前静脉血栓或无其他危险因素注:CHADS2评分包括危险因素:(1)充血性心衰,(2)高血压(血压持续>140/90mmHg=0.133kP),(3)糖尿病,(4)年龄>75岁,(5)脑卒中或TIA、血栓栓塞史,每个评分为1分,脑卒中或TIA发作或血栓栓塞史评分为2分。 2.2 出血风险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评估同样非常重要。影响术后出血的关键问题除了医师的外科操作技巧和止血耐心外,手术的大小和类型同样对术后的出血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