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

肝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

ID:20585438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肝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_第1页
肝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_第2页
肝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_第3页
资源描述:

《肝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肝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的典型CT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通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包虫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获得与病理结构相一致的典型CT影像,主要表现为单囊型、子囊性、钙化、合并感染、破裂等,以肝内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囊状水样密度影为主,囊壁清晰锐利,多数病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合并感染囊壁增强、囊内容物密度增高,内囊破裂可有双边征、水上百合征、飘带征等典型表现。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不仅能发现早期病变,并可显示各种合并症的病理形态改变。  [关键词]包虫病;细粒棘球幼;CT表现  []R532.32[]A[]1005

2、-0515(2011)-11-332-01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牧区,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甘肃、西藏及四川西部等多发。分细粒棘球蚴病,前者在我国多见。现将我院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细粒棘球蚴病即囊性包虫病的典型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和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4年-2009年经CT诊断的囊性包虫病共18例(术前正确诊断率100%),男12例,女6例,年龄在8-66岁,平均35岁。其中少数名族11例,汉族7例,大部分有明确的犬接触史,包虫抗体间接血凝实验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全部为阳性。主要症状体征:右上腹无

3、痛性包快8例,腹部不适5例,右上腹胀痛伴包块/肝大5例,黄疸2例,肺囊状占位进一步腹部B超发现2例。  1.2检查方法CT扫描采用GESynergy单排螺旋全身扫描机和菲利普Aura单排螺旋全身扫描机,层厚5-10mm重建为5mm,螺距为1,矩阵512×512,有5例因囊壁厚、囊内密度增高同时行增强扫描。  1.3结果平扫示肝实质内单反或多发、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晰,CT值-14-28HU。囊壁一般不显示,除非囊壁剥离或者钙化,可见环状、半环状、条索状或结节状钙化。5例增强后囊内液体成分不强化囊壁及囊内分隔强化(手术病理证实合并感染)。  平

4、扫典型的CT征像有车轮状、双边征、水上百合征、飘带征等,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一致。  2讨论细粒棘球幼在肝内以包囊的膨胀方式生长,包囊壁分内囊和外囊,内囊系棘球蚴本身形成,因有完整的角皮层和生发层而表现为肝内大小不一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囊状水样密度影,囊壁甚薄不易显示。含子囊型者在母囊内可见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更低密度影,边界清。外囊为肝组织形成的纤维组织层,病程较长的包虫外囊常发生钙化,合并感染时壁可以很厚,增强扫描出现明显强化。内囊破裂时可出现双边征、水上百合征、飘带征等。虽然CT有特征性表现,但有时需与肝囊肿、肝脓肿鉴别。肝囊肿与单囊棘球蚴囊肿相似,但后者多有钙化,肝棘球蚴囊肿

5、周围无水肿带,对比增强后无强化,与肝脓肿不同。另外病史、居住地、接触史及肝棘球蚴囊肿化验血嗜酸性细胞增高,卡松尼皮肤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多为阳性反应等有助于鉴别。  CT作为肝囊型包虫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不仅能发现早期病变,并可显示各种合并症的病理形态改变。该病特征性的CT表现有:1)单囊伴囊壁蛋壳样钙化。2)多子囊。3)内囊分离,出现双边征、水上百合征、飘带征等。4)多囊并斑块样钙化。具其一即可明确诊断,如为单囊型或单囊合并感染者须与单纯囊肿和肝脓肿鉴别时,结合病史以及包虫三项试验,诊断准确率亦可达80%以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