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

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

ID:15157159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_第1页
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_第2页
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_第3页
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囊性包虫病的治疗体会作者:张杰,道·叶尔登巴依尔【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包虫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布克赛尔县(和丰县)地处偏僻,属牧业大县,包虫病的发病率较高。我院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囊性包虫病183例,其中手术治疗177例,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6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83例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87例,年龄3~65岁,中位年龄35岁;肝包虫177例,腹腔包虫5例,脾包虫1例。手术治疗177例(2次以上手术者8例),药物治疗6例(肝包虫)。1.2

2、治疗方法1.2.1手术治疗177例手术患者中位年龄35.4岁,肝包虫囊肿均≥45cm(腹腔包虫多为第2次手术患者,在探查腹腔时肉眼可见的囊肿均手术完整切除)。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腹腔包虫囊肿完整摘除术。参照术前B超或CT提示选择手术切口,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在右侧肋缘下或上腹正中切口,显露包虫囊肿后,3%过氧化氢溶液纱布严密保护包虫囊肿周围脏器后行包虫囊肿穿刺,抽出部分囊液,使包虫内囊塌陷,用鼠齿钳提起外囊壁,剪开外囊壁,往囊腔内注入20%氯化钠液(2001年以前分别使用过5%甲醛、3%

3、过氧化氢、乙醇等)至包虫囊肿稍膨隆,用卵圆钳钳夹纱布块擦拭外囊壁10min后,抽出囊液,卵圆钳钳夹提出塌陷内囊,用20%氯化钠溶液纱布块继续反复擦拭外囊壁,观察外囊壁有无残留小子囊及外囊壁有无出血或胆汁样物。对残腔较大或有明显胆漏者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他小的残腔不做处理。腹腔包虫患者的包虫囊肿多寄生在大网膜或肠系膜上,可采用完整摘除,不做其他处理。1.2.2药物治疗6例药物治疗患者中位年龄24岁,均属单发单囊型,包虫囊肿≤5cm。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1ml/(kg·d)(10mg/ml),早晚餐后服用,连续服

4、药3~6个月[1]。2结果4177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其中放置腹腔引流管153例,术后带管出院2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继发残腔感染,经药物冲洗8个月后拔管。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除有7例包虫复发外,其他患者均恢复正常。6例口服药物治疗患者,3个月后复查B超均提示内囊塌陷,继续服药3个月后部分囊肿出现实变,停药后3~6个月复查B超全部病例出现钙化。随访至今,原有包虫囊肿基本吸收,未见新发囊肿。3讨论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术后复发率较高,残腔感染率较高。为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手术医

5、师在手术中应尽量做到包虫囊肿显露后的保护工作[2];其次是对多子囊型的处理,因多子囊型包虫多呈蜂窝状分布,稍有疏忽就会给患者留下复发的隐患,这就要求手术医师在术前应细读CT、B超影像。选择术中使用局部杀灭头节的药物方面,甲醛、乙醇、过氧化氢等虽有杀灭原头蚴的作用,但对正常组织也有侵蚀作用,应优选20%氯化钠液[1]。阿苯达唑脂质体抗包虫疗效可靠、安全、毒副作用小,病灶局部有效代谢产物浓度最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新剂型[1]。本组治疗单发囊性包虫病6例,全部痊愈。结合本组资料,对于≤5cm单发单囊型肝包虫病患

6、者推荐使用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参考文献】4[1]邵英梅,王建华.包虫病的药物治疗[M]//温浩,徐明谦.实用包虫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2-274.[2]花嵘,李玺,多吉普拉.肝包虫病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3,23(3):270-27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