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

ID:20663688

大小:4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4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_第1页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_第2页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_第3页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_第4页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职业教育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发展?这是许多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想从校长的角度,也就是从学校的角度来作些思考,这对各所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可能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笑迎困难,振奋精神眼下职业教育发展是不象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那么兴旺,校长们都觉得办学困难,压力很大。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想精神上不能垮,而要更加振奋。这决不是说大话或风凉话。因为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与其怨天尤人、萎靡不振,不如笑迎困难、振奋精神。这才有利于调动自己的智慧,感染和鼓舞学校的教职员工,也有利于自己身体健康,总之更有利于克服困难。  为什么用“笑迎”二字?因为:1.如果我们站得

2、高一点来看看,现在确实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总的说来并不是坏事,说明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人民的教育需求提高了,是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困难;2.它给我们提供了内涵发展的机会。从哲学上讲,发展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我们可以乘此机会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专业调整、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3.我们看到各级领导部门正在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积极扶持职业教育发展。  二、困难的表现和症结困难主要表现在办学的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招生??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尤其是招生难和毕业生就业难。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无须再作赘述。但困难的症结在哪里呢?是领导者不重视吗?或许

3、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是,但总的说来不是。那么,去责怪老百姓鄙薄职教、不愿读职教吗?则更是大错特错了。老百姓是很实在的,他看到现在用人要高学历,社会上失业、待业的人又那么多,中职生就业难,普高在发展,国家又在扩招高校生,所以总想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进大学,不得已而求之才读职校。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不要去苛求老百姓。所以,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我们自己,这就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某些方面与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例如,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职前职后的沟通;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有所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

4、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学校的运作机制有的也没有转到市场经济的机制上来,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差不多相同困难的大环境中,有些学校还是办得不错的,甚至是很好的。如果考察一下这些学校,他们的成功往往是靠了改革,把上述列举的一些问题解决得较好的缘故。  三、出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职业教育再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要上下齐努力,相辅相成。上面,特别是教育领导部门要争取拿出些有利于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来,因为有些问题不是一个学校,一个校长好解决的。但作为?lt;校却不能消极地等待,要积极去闯,去改革,你越是这样,就越会有机会。而且,有时候上面的政策正是总结了学校的经验而提出的。所以本文从学

5、校的角度提出几点思考:  (一)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和城镇中第三产业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性发展的功能。其发挥功能的机制可由下图示意:  上图表示,接受过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劳动者必须有一个工作岗位,职业教育的功能才能实现。过去就是靠安置就业。现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所以一方面还是要腿勤、嘴勤,善于“推销”,帮学生找“婆家”,另一方面则需要把创业培训提上日程。  其实,在农村职教,特别是农业类职教中,创业培训早就开展了。开设家庭经营专业就是一例。学生毕业后(甚至还在学习中)在家庭中种植或养殖,自己还负责管理和营销。如果市面做大了

6、点,还要雇几个帮工。所以这里所谓的创业,就是指开个小作坊、维修店,办个小农场、畜牧场。自己给自己创造工作岗位,也为他人创造工作岗位。这是我们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做到的。创业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创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心、不屈不挠的精神、既谨慎又敢冒险等;掌握创业必备的知识,如市场的、财务的、法律的知识等;给予创业过程的指导,如怎样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筹集资金等;最好还能给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 (二)积极抢占职业培训市场。  我国职业教育迄今为止重心还是在学校形态的、长学制的、学历化的职前养成教育上。这种职教模式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很有用的,适合青年早期的学生。所以它还

7、会长期存在,并不象有些文章说的要取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也要看到这种模式因其培养学生的周期长,对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反应就不够灵活,已日益显出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弊端,与日益增涨的培训需求不相适应。现代社会中,不论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个人可能多次转换工作岗位,甚至改换职业。即使职业不变、岗位不动,劳动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劳动者为了适应和改善职业生活,在他的劳动生涯中就需要多次接受培训。我们否可以这样算一算: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学历化的职教一般只是一次(有些人一次也没有,他们接受了学术性或工程性的教育),而需要多次接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