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

ID:20835527

大小:19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6

上传者:U-4186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_第1页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_第2页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_第3页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_第4页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20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XXXX公司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价表(2011.12.参考件)审批/日期:2012年X月X日编制/日期:2012年X月X日序号文件名施行日期简介及重点关注条款条款执行情况备注(不满足原因)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主要包括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4章138条,重点关注第2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符合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强调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2、企业要建立各项安全保障制度;3、从业人员享有安全生产的权利,还有应尽的义务;4、对政府作为安全监管主体的要求;5、安全生产要靠社会监督;6、安全中介机构的服务;7、对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作了规定。该法共7章97条,须全文关注。符合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修订后的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修订要点:明确消防设计质量的责任主体,未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列为强制险种,吸取了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该法共7章74条,包括:总则、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须全文关注。符合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是调整规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单行法律,包括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符合23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7章79条,须全文关注。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5月1日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符合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分8章98条,须全文关注。符合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符合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7日《工会法》以基本法的形式,系统规定了工会的各项权利,包括结社的权利,参政议政的权利,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等等,规定了这些权利实现的途径及形式,使工人阶级各项权利的实现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法律保证。该法共7章57条,须全文关注。符合应加强经常性活动开展。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符合23 为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务院制定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该条例包括总则、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劳动过程的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监督管理、罚则、附则等7章71条,须全文关注。10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国务院制定了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包括总则、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8章54条,须全文关注。符合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国务院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包括总则、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法律责任、附则等7章74条,须全文关注。符合加强宣贯力度。1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13日为了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制定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须重点关注第1、2、3、6、7、8、13、14、19、20、21、22条。符合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5月1日符合23 新《条例》集中修改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加了关于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的规定,二是增加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调查的相关制度。此外,一些重要的修改还有:将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行使的部分行政许可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安全监察明确纳入条例调整范围,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新《条例》共修改变动61条,其中新增加的条款一共是14条,删除的条款是3条,修改的条款是44条。须全文关注。14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9月1日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以下统称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制定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须全文关注。符合15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1月1日国家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了该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该条例共十条,须全文关注。符合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该条例对事故分类、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须全文关注。符合18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年9月1日为加强和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该规定。该规定包括总则、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检验、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监督管理、罚则、附则符合23 等6章31条,重点关注“第三章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1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06年3月1日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该规定。该规定包括总则、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罚则、附则等7章35条,须全文关注。符合20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1月1日该办法对高危行业安全投入费用提取标准、机时及使用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重点关注条款:第一章、第二章及三章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条款、第四、五章。符合应加强费用使用的合规性管理。21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8年1月1日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3年5月19日公布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1年4月27日公布的《煤矿安全监察程序暂行规定》同时废止。该办法共6章68条,须全文关注。符合2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2月1日国家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了该规定。共五章三十二条,须全文关注。符合23重庆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2008年7月1日重庆市符合23 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监督治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该办法。共六章三十七条,须全文关注。24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2005年6月1日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包括总则、监督管理、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等5章30条,须全文关注。符合26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1994年10月8日《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包括生产厂区十四个不准、操作工的六严格、动火作业六大禁令、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机动车辆七大禁令,共41条。须全文关注。符合27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995年1月22日《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包括总则、危险等级划分、危险场所的技术安全、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罚则、附则等6章40条。须全文关注。符合28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1995年10月1日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原劳动部制定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该规定包括总则、评估和报告、组织管理、整改、奖励与处罚、附则等6章29条,须全文关注。符合29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5日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范化学事故和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原国家经贸委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该办法包括总则、登记机构、登记的时间、内容和程序、罚则、附则等5章25条,须全文关注。符合312009年5月1日本标准代替符合23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本标准与GB13690-1992相比,主要差异有:标准名称改为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本标准按GHS的要求对化学品危险性进行分类;本标准按GHS的要求对化学品危险性公示进行了规定。须全文关注。32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1996年2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贮存及养护。须全文关注。符合33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年3月3日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35号)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3年2月24日公布。符合34剧毒化学品目录2003年6月24日《剧毒化学品名录》,本目录为2002年版,共收录335种剧毒化学品。符合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2009年12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主要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分类、辨识指标等内容,须全文关注。符合3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6年11月1日该导则包括预案基本素语、编制程序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须全文关注。符合3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5月1日符合23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该办法。该办法包括总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评审、应急预案的备案、应急预案的实施、奖励与处罚、附则等7章39条,须全文关注。4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2009年4月29日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国家安监总局编制了该指南。该指南评审方法、评审程序、评审要点等内容,须全文关注。符合4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2004年9月8日该导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生产单位现状的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评价内容、安全评价工作程序、安全评价范围、安全评价所需资料、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安全评价内容、整理、归纳安全评价结果、安全生产对策及建议、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等内容,须全文关注。符合42安全评价通则2007年4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安全评价的管理、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须全文关注。符合23 43安全预评价导则2007年4月1日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须全文关注。符合44安全验收价导则2007年4月1日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验收评价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内容。须全文关注。符合4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2005年10月1日符合23 本条阐述了制订和修订本规范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只有合理、正确地配置灭火器,才能真正加强建筑物内的灭火力量,及时、有效地扑救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初起火灾。适用于应配置灭火器的,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装修工程),亦即:凡是存在(包括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场所,均应配置灭火器。这是因为有可燃物的场所,就存在着火灾危险,需要配置灭火器加以保护。须全文关注。46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2008年11月1日本规范共5章和3个附录,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安装设置、配置验收及检查与维护。须全文关注。符合47火灾分类2009年4月1日本标准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六个不同的类别。本标准适用于选用灭火器灭火等灭火和防火领域。本标准代替GB/T4968-1985《火灾分类》,与GB/T4968-1985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不仅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定义火灾分类,而且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对火灾进行分类;——根据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中的定义,增加了E类火灾(带电火灾);——根据ISO3941:2007中的定义,增加了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须全文关注。符合48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2003年10月1日本标准是对GB7231-1987《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首次进行修订。本标准是参考德国DIN2403-1984《管道按流体介质的标识》和日本JIS9102-1987《配管系的识别显示》修订的。为了便于工业管道内的物质识别,本标准的基本识别色由原来的七种颜色增加到八种颜色,管道内物质的标识方法由原来的二种提高到五种。须全文关注。符合加强日常维护管理。492008年1月1日符合23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爆炸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环境中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的安全要求及检查程序。须全文关注。50用电安全导则2008年12月1日本标准规定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管理要求,以及用电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选用、安装与使用、维修等,用以规范安全用电行为和为人身财产提供安全保障。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交流1000V及以下、直流1500V及以下的各类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在设计、使用、维修和安全管理过程中与之相关的人员及职能部门。须全文关注。符合5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2009年2月1日本标准代替GB/T17519.1-1998《化学品安全资料表第一部分内容和项目顺序》和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制规定》。本标准与GB/T17519.1-1998和GB16483-2000相比,主要差异有:16部分顺序不同;增加了物质的定义;附录A中A3第2项危险性概述与《全球化学品的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中危险性分类一致。须全文关注。符合52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1999年12月1日本标准是为规范化学品安全标签内容的表述和编写而制定的。安全标签是《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国际170号《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要求的预防和控制化学危害基本措施之一,主要是对市场上流通的化学品通过加贴标签的形式进行危险性标识,提出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以预防和减少化学危害,达到保障安全和健康的目的。须全文关注。符合23 5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2006年12月1日本标准描述了静电放电与引燃,规定了静电防护措施、静电危害的安全界限及静电事故的分析和确定。本标准适用于存在静电引燃(爆)等静电危害场所的设计和管理。其他的静电危害(如静电干扰、静电损坏电子元件)可以参考本标准的有关条款。本标准不适用于火炸药、电火工品的静电危害防范。须全文关注。符合54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分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职责要求及《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禁火区的动火作业。本标准不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固定动火区作业和固定用火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55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内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2-1999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职责要求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受限空间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56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3-1999符合23 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管道的盲板要求、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要求、职责要求和《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管道的盲板抽堵作业。须全文关注。57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4-1999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的高处作业分级、安全要求与防护和《高处安全作业证》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的生产区域的高处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58高处作业分级2009年6月1日本标准代替GB/T3608--1993《高处作业分级》。本标准与GB/T符合23 3608—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的英文对应词和部分术语的符号,修改了定义的形式,对部分术语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修改了客观危险因素中的阵风风力;修改了客观危险因素中的高温条件;修改了客观危险因素中的低温作业环境;增加了冷水作业客观危险因素,并作了具体规定;修改了光线和能见度条件;修改了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带电体这一客观危险因素,对接近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作了具体的规定;修改了立足处只有很小的平面这一客观危险因素,对“很小的平面”作了具体量化的规定;修改了超过体力搬运重量限值的搬运这一客观危险因素,用体力劳动强度代替了搬运重量,并规定了属客观危险因素的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增加了在存在有毒气体或缺氧的环境中作业的客观危险因素;修改了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这一客观危险因素,增加了“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的内容。须全文关注。59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5-1999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分级、作业安全管理基本要求、作业前的安全检查、作业中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遵守的规定、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应做的工作和《吊装安全作业证》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的检维修吊装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60化学品生产单位断路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6-1999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断路作业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断路安全作业证》的办理和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的断路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23 61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7-1999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动土作业安全要求和《动土安全作业证》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动土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62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2009年1月1日本标准取代了HG23018-1999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前的安全要求、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及检修结束后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的设备大、中、小修与抢修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加强危险性检修作业的风险分析和现场管理。63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7年7月1日①对司炉工进行培训;②公司定期组织锅炉检定符合加强档案资料管理。64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1996年7月1日为了保证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本规则适用于《容规》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须全文关注。符合65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2004年11月4日符合23 本规则适用于《容规》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其中在用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罐式集装箱(以下简称罐车)的定期检验,除符合本规则正文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当遵照本规则附件一《移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要求》的规定。小型制冷装置中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按照本规则附件三《小型制冷装置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专项要求》进行。安全附件的检验包括对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爆破片装置、安全阀的检查和校验。须全文关注。66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2003年10月1日为了加强压力管道使用安全监察工作,规范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行为,提高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水平,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以及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的职责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本规则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范围内的压力管道及其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设施的使用登记管理。须全文关注。符合67气瓶颜色标志2000年10月1日本标准是GB7144-1986《气瓶颜色标记》的修订本。主要有四处变动:舍弃“特种气体类”的气瓶色标;增列17种气体的气瓶色标;二氧化氮气瓶和硫化氢气瓶互换瓶色;更改液化石油气瓶的色标。本标准规定了作为充装气体识别标志的气瓶外表面涂色和字样,适用于公称工作压力不大于30MPa、公称容积不大于1000L、移动式可重复使用的气瓶。须全文关注。符合68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3年6月1日符合23 为了加强气瓶的安全监察,保证气瓶安全使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产品质量法》、《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规定,制订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为1.0~30Mpa(表压,下同)、公称容积为0.4~3000L、盛装永久气体、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无缝、焊接和特种气瓶(“特种气瓶”指车用气瓶、低温绝热气瓶、纤维缠绕气瓶和非重复充装气瓶等,其中低温绝热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的下限为0.2MPa(-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为1.0~30Mpa(表压,下同)、公称容积为0.4~3000L、盛装永久气体、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无缝、焊接和特种气瓶。须全文关注。69溶解乙炔气瓶充装规定2010年4月1日本标准代替《溶解乙炔充装规定》。本标准与GB13591-1992相比,主要变化内容如下:标准名称改为《溶解乙炔气瓶充装规定》,因为本标准规定的对象是溶解乙炔气瓶;在标准适用范围中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溶解乙炔气瓶组;“充装后的检查”列为独立条目;增加了贴气瓶标签的要求;增加了气瓶检漏的方法和对泄漏的气瓶和处理要求。须全文关注。符合70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1998年10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的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瓶装乙炔的充装站。符合71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1988年5月1日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中,为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而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各种防护罩。本标准为防护罩的设计、制造、安装提供主要技术依据。须全文关注。符合加强日常维护管理。722009年1月1日符合2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总体原则、过程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及有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经营企业。须全文关注。加强连续运行和持续改进。7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2009年1月1日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减分指标、评价程序和附录等内容。须全文关注。符合应加强计划性、完善体系建设7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987年2月1日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该标准将事故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20类。须全文关注。符合7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1987年2月1日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是对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依据。调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须全文关注。符合76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2年5月1日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制定了本办法。本办法总则、事故报告、事故处理等3章23条。须全文关注。符合7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3月11日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等四大类危害因素。符合23 须全文关注,识别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78职业病目录2002年4月28日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等十大类职业病。须全文关注,识别可能潜在的职业病。符合7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2002年5月1日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须全文关注。符合加强变化的及时申报80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1990年4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选用劳动防护用品。须全文关注。符合81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2000年3月6日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订的。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企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本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必需物品。用人单位应指导、督促劳动者在作业时正确使用。须全文关注。符合加强对劳保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的管理。8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007年11月1日本标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符合应加强检测和结果岗位公示告知23 化学有害因素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超限倍数及其应用;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经皮标识的应用。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增订了少量国内需要的标准限值: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c)删除了GBZ2-2002 中47 种粉尘的PC-STEL 值和164 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 项,新增经皮标识10项。8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有害因素2007年11月1日本标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a)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b)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c)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d)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版本GBZ/T189-200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方法。符合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减轻有害影响。8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2003年12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本标准适用于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及产品。根据工作场所实际情况,组合使用各类警示标识。符合852008年3月1日符合2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高毒物品作业岗位接触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告知与警示标识。86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6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卫生部组织制定了《高毒物品目录》,共有54种化学品被列入该目录。符合87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2009年10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传递安全信息的标志及其设置、使用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本标准对现行国家标准GB2894-1996《安全标志》、GB16179-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8217-2000《激光安全标志》进行合并、修订。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6179-1996、GB18217-2000、GB2894-1996。须全文关注。符合加强标志的日常维护和更新。8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1985年12月1日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须全文关注。符合89有毒作业分级1991年1月1日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须全文关注。符合23 9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2011年6月21日在综合考虑2002年以来国内发生的化学品事故情况、国内化学品生产情况、国内外重点监管化学品品种、化学品固有危险特性和近四十年来国内外重特大化学品事故等因素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对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3800余种危险化学品进行了筛选,编制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我公司xx属此之列9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2011.7全文适用.按指南要求组织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縯练。按指南要求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縯练。按要求抓紧施行9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安监总管三(2011)145号2011.9.16全文适用。遵照执行公司创建安全标准化已达X级企业标准。9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0号2011.12.11.2.3.4.7.8.9.11.12.13.15.16.17.18.19.32.33.34.36等条适用。按此规定加强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94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1号2011.12.11.2.2.4.8.9.10.11.12.13-25.30—36.43.44.49等条适用公司按此规定进行许可管理95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安监总局令第42号2011.12.1全文适用。公司严格遵守,未受到过处罚。9623 、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