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

ID:22596333

大小:1.0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_第1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_第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_第3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_第4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科学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3、掌握温度计的原理、及注意事项4、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5、提高科学实验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求实态度重点、难点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3、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考点及考试要求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3、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教学内容考点一:长度的测量1

2、﹑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

3、贴被测物体。(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典型例题1.弄清分度值例、

4、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记录结果为0.7698m。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解析:有三种方法:①对位法。该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0.7698m的个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dm”,“6”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9”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8”对应的长度单位是“0.1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8”是估计数字,而“9”所对应的是最小刻度上的准确读数,即最小刻度是mm;②移位法。该法是将小数点移到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与倒数第二位之间

5、,在不改变测量值大小的情况下,此时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即最小刻度。此题将小数点移动到“9”与“8”之间,不改变原测量值大小的情况下为769.8mm,故答案为mm;③数位法。根据测量结果所带单位与刻度尺最小刻度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测量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一位,最小刻度就是m;小数位若有两位,则最小刻度就是dm;小数位若有三位,则最小刻度就是cm;小数位若有四位,则最小刻度就是mm;小数位若有五位,则最小刻度就是0.1mm。若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依次类推。在测量值没有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最

6、小刻度单位要比测量值所带单位大一级,如230mm,测量此值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cm。2.判断正误例、用最小刻度是c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下列数据记录正确的是()A.7.8dmB.78cmC.78.0cmD.0.78m解析:与例1相反,由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cm,则所测量数据必须准确到cm。根据读数规则,必须在cm的下一位估读一位,对四个测量数据分析可以知道,78.0cm符合题意及读数规则,故选择答案C。3.补充单位例、给下列数字填补单位。(1)某同学身高15.9_______;(2)课桌高约76.8_______。解析:欲正确解答这类题,必须对

7、所学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其次是在平常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某同学身高应是15.9dm=1.59m;课桌高约76.8cm=0.768m。以上数字后应填补的单位分别是dm、cm。4.减小误差例、四位同学分别对同一长度的测量结果记录如下:25.1mm、25.2mm、25.1mm、25.3mm。则第________个测量结果最接近长度的真实值。解析:测量误差发生在估读数字上,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最接近所测量长度的真实值,其误差最小。在求平均值时,应该按照原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来决定保留的位数,实际计算时,可以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不足者补零,则所

8、测量长度最接近于。即第二个结果最接近真实值。5.记录结果例.如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