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ID:22738889

大小:638.00 KB

页数:120页

时间:2018-10-31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_第1页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_第2页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_第3页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_第4页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国策基准”;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四大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洛川会议;《论持久战》的发表。(二)能力目标1.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学会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2.分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不同结果及原因,提高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史实分析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功过。4.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两大抗战路线的不同本质和结果。二、知识点拨(一)知识引导1.战略防御阶段的知识体系.战略防御阶段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历史必然性: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②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④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⑤日本侵华,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促成蒋介石态度的变化。(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号召“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3、”,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③1936年,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⑤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国共产党改编工农红军。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评价: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

4、策的结果,也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毛泽东指出:“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背景:①亲日派散布“亡国论”——动摇人们抗战决心。②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速胜不成,必然转向失败论。(2)目的:驳斥“二论”,指出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3)主要内容:①驳斥“二论”:从当前力量看:敌强我弱}驳斥“速胜论” ②指出抗战的基本特点:持久战,胜利属于中国。③指出取胜的正确道路:人民战争,民众是胜利之本。(4)意义:①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指明了抗战正确道路。②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增强了人民抗

5、日信心。极大地动员了人民。 (二)重点、难点1.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 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领导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依靠力量依靠全国人民并争取团结一切抗战的力量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日,依靠英美等国外援阶级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民党阶级利益抗战结果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挫伤和打击人民抗日积极性,丧师失地抗战前途抗战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独立、民主的联合政府阻碍抗战的胜利。胜利后中国前途仍然是一党专政,继续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之中注意:两条战线的本

6、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产生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阶级利益。 2.防御阶段日军的进攻特点(1)特点:速战速决。(2)原因:日本是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具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其军事力量优于中国。(3)破产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一个空前的全国军民抗战的高潮;国民党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抵抗,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共产党配合作战,牵制了日军的进攻;苏联从物质上和道义上给予中国抗战很大的援助。 3.蒋介石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及评价蒋介石从坚决拒绝抗日转到抗日立场上来,原因究竟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转向抗战不是因为人民的抗日救亡运

7、动的推动,而是由蒋介石的思想意志和所接受的文化传统影响所决定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蒋介石转向抗日是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并不是以蒋介石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很明显,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蒋介石抗战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剧,威胁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危及蒋介石政权的生存,屈服妥协已经达到限度。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冲击也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恪守抗日的承诺。第一种观点片面夸大了个人意志的作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4.防御阶段国民政府抗战的功过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

8、抗日的主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