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ID:22970161

大小:4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第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彭健一、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内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2、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

2、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四、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教学过程:一、导入:

3、教师激情导入:(出示配乐地震课件)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大地震让我们不能忘怀,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来看看曾经发生过的几次大地震。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师:孩子们,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灾难!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1、师:请孩子们回忆一下,课文

4、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抽生回答。师板书:了不起(二)品读感悟,体会亲情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师过渡:在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媒体展示: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并用“----”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用简短的语言写上你的体会。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先汇报后,师再逐一出示句子)三、学习课文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5、(板书:父亲)生回答(师出示课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绝望)(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因为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

6、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我们从读中再次体会父亲的绝望到坚定的信念)(先小组练读,再抽生读)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神态描写)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出父亲了不起

7、的?(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生: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地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师:因为引读: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5)生齐读。师:文中还有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吗?生回答(师出示课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师

8、:说说你从这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挖得艰难)【课件出示】A: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2)师:想一想,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请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看看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师:反复读读第二句,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父亲寻找儿子过程的漫长及艰辛。(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4)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