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

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

ID:23183693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5

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_第1页
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_第2页
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_第3页
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_第4页
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县域经济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域经济就是要有效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背景,选择有比较优势,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地理区位的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开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特色化经济,发展和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三、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发展县域经济的作用和规律的分析,结合对贵州省织金县农民收入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民增

2、收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民增收;欠发达地区  2004年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三农”理由的核心是农民,农民理由的核心是增加收入和提高增加收入的能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11年5月27日,中央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国家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

3、、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从扶贫开发的要求来看,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既显得尤其重要,又必须建立在有效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之上。否则既没有脱贫动力,也没有脱贫能力。本文以全国工商联对贵州省织金县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就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对推动农民增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作用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论文资料由.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行政区划型经济,具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县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但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受当地政府的经济调控,却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虽

4、然是依据县级行政区划定义的,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县域经济已经开始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济与农业划等号。实际上,县域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而且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产业。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相辅相成,关联密切。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农业建设、农村改造的投入,为农民发展经济、扩大经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涉农产业的发展,农民跳出农门,发挥地缘优势,发展起各种小型制造业和

5、服务业,丰富了县域经济的内容,提高了县域经济的品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正是借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步伐和农民存活环境的根本改观,这些事实证明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有了经济基础,农民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1、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农业是县级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县级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农业是县级城市的主要支柱,也是国家稳定的根本。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得到过验证,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动力

6、驱动下,大部分人逐步脱离原有的农业耕种模式,进入到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就业;少部分留下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通过土地租赁,集中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提高收入水平。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是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理由。比如在织金县,仅仅依靠农业发展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县级财政困难、农民增收迟缓、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等各种理由,这些矛盾和理由必须依靠工业化来解决。  2、城市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推动了县级城市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加。一方面是进城务工的农民通过获取劳务性工资提

7、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在城市中衣食住行的消费拉动了需求;另一方面是包含房地产和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县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贫困地区县级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不再依赖上级政府的补贴,经济进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更有实力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有能力兼顾公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客观上达到了农民增收的效果。县级城市作为区域的增长极,会使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在县域聚集,进而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