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

ID:23429814

大小:87.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07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1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2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3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4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5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6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7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8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9页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中)三、儒学的历史命运历史上的伟大人道主义者几乎都是理想主义者,孔子尤甚。他站在人类立场和历史高度,超前历史起码两千五百年。孔子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人类及其社会本身,肇端了战国围绕社会人生这个历史主题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形成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样规模、水平和影响的东方文化。这才是原本的儒学,一般称之为先秦儒学或孔孟之道。但当时却曲高和寡,没找到从内圣到外王的道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也只了解一半,还理解错了;孔子旨在外王,

2、他安于内圣。真正成就了一番事业,弟子中威信最高的,还是敢于突破“上说下教”的子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写颜回只用了一百五十字,写子路用了五百七十六字,而写子贡用了一千六百九十二字,可见汉代他的影响还很大。“子贡利品巧辞,孔子常黜其辩。”(30)在师徒四处碰壁,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只有他不怨天安命,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亦学亦商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请看他的辉煌业绩:受师命求鲁,凭三寸不烂之舌,一路上纵横捭阖,运天下于掌:“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有变。”

3、而他自己也“常相鲁、卫、家累千金。”(30)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声望有超越孔子之势。鲁国的大夫叔孙武公开在朝庭上宣扬“子贡贤于仲尼”。(18)搞的子贡很不好意思。为了维护老师,就给人家扣毁谤圣人的大帽子。陈子禽不服,当面对他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18)他又说人家无知。但无论如何,今天复兴儒学,振兴中华,造福人类,还得走子贡的路。他最先当面指出孔子思想超前,建议老师实际一点:“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31)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战国,孔子设想通过礼治德政,经由小康而致

4、大同的主张,当然不被口头上竞相标榜王道、实际上都想称霸、要武力统一中国的有国者所采纳。但他的思想由于符合人的本性和社会实际,深入人心,广泛流布,服膺者日多,战国时与墨家、道家并称显学。但战国中后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叱咤风云的是纵横家,兵家和法家。出将入相,改革变法。秦用法而霸、而王,也恃法而亡。一味地严刑峻法,反而置国君与臣民于对立的地位,陷入被动防范的不利境地。汉代吸取秦速亡的教训,适应政治、经济统一的需要,为巩固和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文化。统一的封建国家不能容忍众“道”杂

5、陈。汉初,汉儒和老黄学派争做官学,经过七八十年的摸索,逐渐趋向儒学。儒家适应社会已经统一于集权封建制之形势,降志辱身,舍“道不同不相为谋”,“从道不从君”,汲汲追求大同的崇高理想,从君随势以行小康之小道。“道”屈于“势”,既是异化历史之必然,也说明士无恒产,恒志难守的历史命运。否则,只有做伯夷、叔齐。“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策者是武帝的丞相田蚡。董仲舒综合儒、墨、法、阴阳诸家一切有益于维护集权封建制的思想,以儒家的小康思想为核心,建立其神学目的论体系,将先秦

6、儒学纂改为汉代儒学。他将儒学神学化,开谶纬神学之先声。本来,孔孟已将民本主义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人本主义的新阶段,即人道主义阶段;现在董仲舒又将它拉回到君本主义阶段,乃至神权主义阶段。这就从民主退回到独裁,从科学退回到迷信。比如,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德治国,对百姓以礼相待,君主首先“修己”,遵守君道,即“君君”;否则臣民可以“犯之”,“犯之”而不听,可以“去之”、“叛之”,用武力推翻它,孟子认为可以“伐之”、“诛一夫”;而董仲舒却吸取了墨家、法家尊君和君主至上的思想,并初步构成了“三纲”

7、的框架,明儒暗法,兼收仁义礼智教化与刑名法制钳制之效。统治者正中下怀的正是这些与孔孟之道正相反对的有益于维护统一封建制的思想。这就是董仲舒们对先秦儒学的第一次“现代化”。舍弃了作为儒学宗旨的大同理想,对其阶段性目标的小康思想,也根据集权封建制社会的需要做了根本性的修改。把一个站在人类立场、历史高度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篡改为维护特定的集权封建制的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体系。这就是汉儒或董儒。是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但就是这个董儒,当权者也不能完全接受。比如,董仲舒虽然主张君主至上,但他在君之上还设置了个“天

8、”,想借天之名约束君,以维护封建制的长远利益。有一次,董仲舒想借高祖庙火灾针砭时政,差一点被汉武帝杀了,从此再不敢妄言灾异谴告之说。君权成了没有约束的绝对权力。此之为官儒。历来的封建统治者所遵奉推行、奉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就是这个官儒。虽然封建统治者独尊的只是官儒;但它既然以儒学为招牌,就不得不把先秦儒学也奉为正统思想,不得不把先秦儒学的经典奉为官方理论和教材。这样,全国上下,从君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学习孔孟之道。这就为孔孟之道的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人们可以直接从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