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

ID:2369731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_第1页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_第2页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_第3页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_第4页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网络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这一发展带给人类文化的推动力量是难以估计的。当电影叩响艺术大门的时候,人们并未意识到它将成为21世纪所有人的艺术宠儿,随后广播电视艺术的蓬勃发展,使现代声、光、电技术一举步入艺苑中心,从而使历史久远的传统艺术为之失色。然而,最令人惊奇的是6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80年代以来的网络艺术,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挺进人类的艺术领域,使艺术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来源  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图里发表《

2、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他肯定了现代建筑对人类居住空间的贡献,但指出国际主义风格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来满足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求。[1]  20世纪70年代,英国艺术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最早在设计领域提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出版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等著作。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在他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书中提出所谓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新的侧面,并非抛弃现代主义,建筑要重返正常的途径在于探索一条比现代主义运动先驱者们所倡导的更有含蓄力的途径。[2]  罗伯特文

3、图里、查尔斯詹克斯和罗伯特斯特恩这三位大师的学说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  2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  受哲学思潮与社会文化趋势的带动,后现代主义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传统构件的非传统组合。对传统的题材采用各种非传统的工具、技巧进行非传统的重新组合。二,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三,历史主义。对传统的要素实行戏弄之的原则。四,俚俗化倾向。通常表达的主题往往倾向于通俗文化和市井文化。例如将七个小矮人的形象作为建筑立面的浮雕。五,接受美学的特征。艺术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在著作《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提出

4、了召唤结构的概念。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3网络艺术所体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网络艺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样态和传播手段,呈现出其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3.1无限重复创造性  网络艺术作品的题材往往都来源于传统的题材,但是以新的方式进行重新构思,通过网络传播后,具备了被无限次重复创造的可能性,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传统构件的非传统结合特点。在传统艺术中,艺术作品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被永久的固定下来了。但是在网络艺术中,艺术作品被人们进行各种重新创造

5、,得出一些异于原始作品的新作.L.品。例如,艺术大师杜尚在蒙娜丽莎的脸画上两撇胡子,这幅新的作品被命名为《LHOOQ》。  3.2嬉戏性  网络艺术的嬉戏性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对被奉为经典题材的戏弄,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历史主义特点。在网络上,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随心所欲地涂抹和删改。例如《CEO李煜的悲惨世界》、今何在的《悟空传》。约翰杜卡斯在《艺术哲学新论》中说:有些美的东西并非是艺术品,而有些东西是艺术品但却不美。依此看来,无论美与艺术这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多么密切,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任

6、何本质的关系。[3]可见在网络艺术,不美的艺术品越来越多,显示出当代人的审美范围不断扩大的倾向。  3.3大众化  在传统艺术中,精英文化处于主导地位。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平台,网民可以相对自由地畅所欲言。网络艺术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一元话语霸权被解构。  网络艺术的大众化特点使公众成为艺术的主体创造者,同时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俚俗化倾向。创造者考虑到作品要面向大众,网络艺术的主题往往倾向于通俗文化。例如在第17届韩日世界杯期间,大小网站遍布足球的酷评。当中国队冲击16强出线未果时,网上出现戏仿任贤齐经典歌曲《心太

7、软》的球评:你总是腿太软,腿太软,把所有好球都射不进网,头脑总是简单,配合太难,不能出线,就别勉强。  3.4互动性  互联网结束了艺术审美的私密空间,却创造了交互共享的网络艺术。在作者、作品和欣赏者这个三角形中,欣赏者不再是被动的,是形成作品的又一股力量。  弗杰姆逊曾说,现代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性的模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一种空间性的模式,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变使时间的历史感被挤压到平面中,导致历史深度感的消失。[4]这种后现代时空观的变化在网络文学中得到鲜明的印证。网络文学没有时间的概念,它将时间化为空间,用在线空间改变或延伸时

8、间。网络文学没有终止的概念,因为作者失去了终止自己作品的权力,而是把这种权力交给了在线空间的网民。  这种互动性同时还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接受美学特点。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作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创作者通过作品与欣赏者建立起对话关系。网络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