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ID:23710921

大小:63.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课程标准学习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内容。2、认识十一届三中

2、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3、感受改革带来的社会巨变,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

3、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3、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2、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3、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二、教材知识整合(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1976)1、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4、(1953—1956)(1)背景①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②1953年,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③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2)过渡时期总路线①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为“一化三改”。②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8(3)“一五计划”①时间:1953—1957年。②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5、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③成就:到1957年,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鞍山钢铁、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和飞机制造等建立起来。④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三大改造”①时间:1953—1956年。②过程:●农业: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同农业类似;●资本主义工商业:低级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③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④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⑤意

6、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问题: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发展遗留许多问题。⑤请注意:在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包括国营、集体、个体经济,以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3、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论十大关系》(1956年):标志着中共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2)中共“八大”(1

7、956年):①主要内容: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②主要任务: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意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由于犯了一系列“左”倾错误,“八大”的路线没有正确的贯彻执行。(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①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②影响:是党在探

8、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一次严重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群众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出现三年经济困难。(4)“八字方针”(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5)十年探索的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