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教育学基础

ID:23728149

大小:235.23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1-10

[教育学]教育学基础_第1页
[教育学]教育学基础_第2页
[教育学]教育学基础_第3页
[教育学]教育学基础_第4页
[教育学]教育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g.F,H*Y+U#A;y5w-y2x4z第一节教育的认识+F;U+s1C8G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_"j0L,H*w"U%W(一)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三类)$y-Dl1ML,s)O"p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5?$y4b$w&e3P5k+X作为一种社会制度2?3{5O,^6(二)教育的词源#Geducare“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t'Y"b8w0I)A(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p"

2、4W!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9W2vI)m7U9J有三个层次:广义:教育是凡是能增进

3、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1}'h,H)W9狭义: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5D$x.B1q4n5H+I更狭义: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D)f"l#y5n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1Y%@6x"L+r/J*n*}*}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k@:C;b)~.g1G5_*J3、二者的缺陷。"`&X,[4V&t2q社会角度:外在强制

4、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v#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C#VW/V%T#C$G6p+v8G4、准确的定义:$P2P%k9Y(K(h.x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Z+v2A、实践性#v/B、耦合过程1A6C、动力性%s!

5、1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N9f: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k7P4M0n#F*F;f:b-B!j(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7_#y9?)`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z;z1v%_9

6、u0_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0h#D$~6~4]8

7、$y%O:G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2g2M/E0d-i3f+c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i(c$i8h#m,F5a;h(二)学习者"c.q/Q/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1B4t:n3[)B2B(m9J!i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0p,c"u0?)v.A'l9Y6E6跟“学生”相比,“

8、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1v.Z$T&)~%[*f2、学习者特征有四个: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5P-J(n6JZ'a3Zb)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4c)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1N5e&I!z3o_)u.Nd)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5A8a3C!l(三)教育影响:&D%m"x%K'U"v"x&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k,"h){:['{)T:X"p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4K%v!a8C&V;e%形式:教育手

9、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4$n*F$F(F1H2T4l:i5b4d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Q*J2_8v)k-U:c)c三、教育的形态★%Lw)b$p+U'U!K5[:O5n(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己考]4X+d.E0@,W;P-z了解二者的概念$m"gW5w;[*A"T)q7注意伊里奇的“非学校化

10、社会”这个概念。-F+u#M7x.^非学校化社会——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他打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j#@0g5q,f!B6I:s(F(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

11、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F[: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A+i0l)Wn:W-m2@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