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ID:23740971

大小: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_第1页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_第2页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_第3页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_第4页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嫩江县伊拉哈镇中心卫生院161437【摘要】目的:研宄分析运用针灸疗法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针灸科门诊与住院部进行周围性面瘫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40例为针灸治疗组,另40例为常规针刺对照组。针灸、治疗组采用0.3mm×50mm的毫针对患者各穴位进行针灸,得气之后,以每间隔10min平补平泻的手法行针1次,并留针30次,接着对下关、翳风两个穴位同时实施针刺,直至达到局部变红晕

2、为止。常规针刺对照组则使用纯粹的常规针刺治疗方式,选取患侧阳白、攒竹、迎香、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人中、承浆、风池、太冲、足三里、合谷等各个穴位进行透刺,并在得气后留针30min,坚持1次/d。1个疗程16次,每天针灸1次,在完成1个疗程之后休息Id,持续两个疗程。疗效利用H-B评价系统和Prommnn简易评分法实行分析研究与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1)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4.21%,愈显率85.46%,对照组分别为34.52%、55.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3、05)。(2)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和H-B面祌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愈显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针灸治疗不仅疗程较短、效果显著,也有效杜绝了相关并发症和副作用的产生和影响,尤其针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提供高治愈率、愈显率等方面效果明显,同时经济、方便的特性也使其易于临床上的更广泛应用。【关键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分析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也称周围性面祌经炎,拥有庞大的患病群体

4、,不分年龄性别,一旦治疗不彻底或耽误治疗,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给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所以近年来针对该病症的研究越来越多,利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面瘫的治疗已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具有无副作用、疗程短、治愈率高等优势[1-2],因此将苏引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很奋必要,本研究选取本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针灸门诊和住院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B评价系统和Pmmmnn简易评分法,随机治疗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进行周围

5、性面瘫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治疗组40例,常规针刺对照组40例,针灸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2〜66岁,平均(36.25±5.21)岁,病程最长28d,最短2d,平均(7.21±3.52)do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4〜65岁,平均(37.46±6.45)岁,病程最短ld,最长29d,平均(8.45±3.8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

6、针灸治疗组将-次性无菌性的针灸针具,规格为0.30mm×50mm的毫针和艾条准备好,做好穴位的选取和分配,让患者仰卧,用酒精对皮肤消毒,接着开始用0.30mm×50mm的毫针以指切法进针,相继针刺各穴位,得气之后,以每间隔10min平补平泻的手法行针1次,并留针30次,接着点燃艾条,对下关、翳风两个穴位同吋实施针刺,保持穴位距离2〜3cm,直至达到局部变红晕为止。针灸治疗疗程的划分为1个疗程16次,每天针灸1次,在完成1个抒程之后休息1d,持续两个疗程的治疗[3-4]。1.2.2常

7、规针刺对照组该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使用纯粹的常规针刺治疗方式,选取患者患侧阳白、攒竹、迎香、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人中、承浆、风池、太冲、足三里、合谷等各个穴位进行透刺,并在得气后留针30min,坚持1?欠/圳5-6]。1.3诊断标准对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分析研究,均符合《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及《针灸治疗学》的相关诊断标准要求[7】。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等级资料利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使用SPSS14.0统计软

8、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4.21%,愈显率85.46%,平均愈显天数(28.680±7.472)d;对照组则分别为34.52%、55.48%,(36.457±4.5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针灸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分别为(7.42±3.42)分、(7.1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