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

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

ID:23752506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_第1页
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_第2页
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_第3页
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_第4页
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新闻竞争的几点思考

2、第1内容显示中 目前报业竞争谈不上如火如荼,但至少可以说日趋激烈。众所周知,在广州、南京、成都三个地区,报业竞争近乎惨烈,因为已经有报纸在竞争中倒闭了(历史悠久的四川《蜀报》和《商务早报》在竞争中停刊)。去年,“战火”蔓延到素来被报界称之为温文尔雅、缺少竞争的浙江。《今日早报》与《都市快报》为泔水油能不能炸油条开打笔墨仗。二家报纸除了在各自报纸的头版头条,以通栏标题方式推出记者调查报告,还用了大量版面详细刊登了大量的调查文字和图片。这次新闻仗,完全超出了正常的新闻竞争或报业竞争,以致宣传部门不得不出面干预。新华网还专门为此发消息,

3、披露这场笔墨官司的来龙去脉。竞争就在我们身边,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全方位的,避免竞争是不现实的。眼下,作为报业同仁,要研究的不是要不要竞争,而是如何做到竞争有术,减少竞争的“成本”,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成果。报业竞争从外延上来分,包括新闻竞争和报业经济竞争。这里要探讨的是新闻竞争。因为报业经济竞争,各有各的竞争环境、竞争条件,因此竞争的招数也不一样。而新闻竞争,相对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得更充分。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尤其是对年轻的报纸,对年轻的新闻工来说。我们当老总的就应该广泛发动群众,至少要教会我们的部主任认识到竞争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学习

4、如何开展新闻竞争,并做到战之能胜。我们的新闻竞争,是体制内的竞争,即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创办的新闻媒体,大家都是党和政府的工具,大家都是人民的喉舌。但这并不是说,大家都会相安无事。因为在政治因素取得共识后,经济因素就会成为竞争的主导因素。因为谁的报纸办得好,就会在读者中扩大影响,随之而来,就会提升发行量,并带动广告收入的增长,从而壮大报业的经济实力,以吸引更多更好的新闻人才,并以更多更好的装备武装采编人员,反过来再投入新一轮竞争。新闻竞争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在体制内竞争,必须讲诚信,不能尔虞我诈,不能像有的西方媒体那样制造新闻,或恶性

5、炒作新闻。但是也不能学宋襄公,讲毫无意义的所谓仁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你在竞争中败北,即使你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最终关门(停刊)大吉,为谁去服务?当然这是极而言之。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报社牟取最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这是职责所在,毋庸讳言,不必羞羞答答。难就难在如何取之有道。体制内的新闻竞争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各地报纸的竞争;二是同一城市各张报纸的竞争;三是同一城市同一报业集团下的子报与子报、子报与党报的竞争。对于这类内部竞争,结果也有三种:一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二是在竞争中两败俱伤或多败俱伤;三是在竞争中获得双赢乃至多赢。我们期盼的

6、是第三种结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出现前二种结果。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准备。趋利避害,力争第三种结果。新闻竞争的结果,用老百姓的标准来衡量,就是哪张报纸更“好看”。这“好看”二字,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内容的要求,也有形式的要求。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就应该研究一下竞争之术。这里着重从编委会角度或者说从决策者的角度,结合东南商报的实际谈几条想法,供大家参考。第一,强势推进,榨干挖尽,不留余地2001年4月17日傍晚,一位女乘客将一个红袋遗落在出租车上。18日上午,出租车驾驶员拎着红袋上交到鄞县公管所。打开一看,里面有42个信封,信封上写着不同姓名、病区、药名

7、和金额。共有3.8万多元。当天,东南商报记者得悉这一“报料”,向总编们汇报,这里面肯定有“新闻”!而且我们估计其他新闻单位也很快会知晓此事。怎么办?抢!抢时间、抢新闻。第二天商报即以《出租车上发现蹊跷巨款》为题在头版头条强势推出。接着商报又分别根据读者想知晓而未知晓的疑问,在第一版接连推出4个头条,分别报道了这笔药品回扣涉及到的我市医院和医生,分析了医药回扣为何屡禁不止的原因,以及围绕这一事件,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态度和处理意见,可谓把有关的新闻素材榨干挖尽,不留余地。以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现在播报、焦点访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

8、解放日报、新浪网等全国几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这一新闻事件。这些媒体的报道在无形中播扬了东南商报的名声,因为新闻源在宁波,在东南商报。在评选2001年度市级好新闻时,《出租车上发现蹊跷巨款》被评为一等奖。当时,市级其他新闻媒体和鄞县日报也报道过这一事件,在时效上也不相上下。为何东南商报被推为一等奖?强势推进、榨干挖尽是该报的成功之处。好的新闻素材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碰上了,应该不惜版面,精心策划,并派遣精兵强将去采编,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把本报的影响扩散开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八个字既是在提醒记者,也在提醒总编们。抓住机遇,果断出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

9、之效。第二,巧借外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