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

ID:24354880

大小:8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么玲邓峰付唆林(通讯作者)(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两南昌330008)【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祌经内分泌肿瘤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7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住院资料,了解病变特点、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术后标木病理检查结果、随访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共79例患者接受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其中男性36例,女性43例,中位年龄

2、52岁,肿瘤直径0.4〜1.8cm,平均0.75cm,均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ESD手术时间25〜55min,平均31min。并发症发生率7.6%,其中术中发生活动性大出血1例,穿孔2例,迟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穿孔1例,均行内镜下治疗。76例获病理诊断为神经内分泌瘤,其中GI级43例、G2级34例,基底和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另2例病理显示有浸润性生长倾向,诊断神经内分泌癌(G3级),行外科扩大切除,术后病理未见肿瘤组织残留,无淋巴结转移,平均随访12个月,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ESD治疗直肠祌

3、经内分泌肿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91-01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约占55%〜70%[1]。直肠祌经内分泌肿瘤大约占消化道祌经内分泌肿瘤的20%。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速度缓慢,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2]。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4、率较前提高,治疗方式也由以外科手术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内镜下治疗为主,ESD愈来愈多地应用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中。冋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7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住院资料。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7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冋顾分析患者的病史、病变特点、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及复发情况。79例患者术前经超声内镜检查考虑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全部

5、患者术前行胸腹部和盆腔CT检查,证实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无肝、肺转移。然后采用ESD方法治疗。79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43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隐痛、下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病变距肛缘距离为4〜13cm,直径0.4〜1.8cm,平均0.75cm,其中0.5cm以下4例,06-1.0cm32例,1.1〜1.5cm37例,1.6-1.8cm6例。ESD术前告知患者可能的获益和风险,签署知情冋意书。1.2检查及治疗方法1.2.1超声内镜检查:79例患者术前经超声内镜检

6、查均显示起源于粘膜下层低冋声或混杂冋声病变,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病变均未累及固奋肌层。病变直径范围(1.1土0.7)cm。1.2.2ESD术方法及操作吋间:ESD术前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10mg及地佐辛5mg镇静,ESD治疗过程中内镜头端附加透明帽。ESD术治疗基本操作流程如下[3].(1)标记:应用电刀于病灶边缘约5-10mm进行电凝标记;(2)将錠胭脂、肾上腺素的0.9%NaCI溶液混合配置的溶液,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每点2ml,可以重复注射直至病灶明显抬起。(

7、3)切开病变外侧缘黏膜:应用电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切开黏膜;(4)剥离病变:应用海博刀或IT刀切开黏膜下层后,借助透明帽显露瘤体,于瘤体外缘2〜3mm处沿固冇肌层对瘤体进行剥离,剥离时注意尽量保持瘤体包膜的完整,剥离过程中多次黏膜下注射,保持病灶与肌层分离,剥离过程中创面如有出血,应用切开刀直接电凝出血点,或应用电凝钳钳夹出血点电凝止血,对粗人血管可以应用金属止血夹夹闭;(5)切除病灶后对于创面可见的小血管成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凝固治疗或热活检钳处理,必要吋应用金属夹缝合创面。(6)标本处理:将

8、切下的病变用大头针固定于平板上,以中性甲醛固定送病理检査。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4。79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剥离,ESD手术吋间25〜55min,平均31min,并发症发生率7.6%,其中术中发生活动性大出血1例,经电凝成功止血;穿孔2例,行金属钦夹夹毕创面,迟发性出血3例,行再次行内镜电凝及金属夹止血成功。1.2.3术后处理:术后禁食1一2天,常规补液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观察排便情况、腹部体征。所冇切除病灶送病理检査,确定病变性质,观察病灶边缘和基底有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