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

开谈《传习录》

ID:24975993

大小:1.29 MB

页数:344页

时间:2018-11-17

开谈《传习录》_第1页
开谈《传习录》_第2页
开谈《传习录》_第3页
开谈《传习录》_第4页
开谈《传习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谈《传习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圣经独家趣解作者:沙滩孤雁写在前面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谥文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梁启超先生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曾

2、说过“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明确提出阳明先生的书集之重要性高于朱熹、陆九渊诸集。如果将《王文成公全书》比喻为研读阳明学的皇冠的话,那么其中的《传习录》无疑就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传习录》是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中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包涵了王阳明全部的哲学思想及其基本主张,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圣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

3、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传习录》作为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因人施教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书中包括了王学所有重要观点。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的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理论,仅仅流传于口耳之间。中卷有书信八篇,回答了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

4、之外,还谈了王学的根本内容、意义与创立王学的良苦用心;讲解致良知大意的同时,也精彩地解释了王学宗旨;回答了他们关于本体的质疑并且针对各人具体情况指点功夫切要。另有两篇短文,阐发阳明的教育思想。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阳明结合自己纯熟的修养功夫,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四句教,它使王学体系齐备。  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他所提出的“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

5、主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人心的这种明觉,可以说是心学功夫的基石中的基石。在这个基础上所用的格致工夫不是去认识外物,而是去掉本心的私欲之蔽。通俗讲解哲学著作,尤其是这种中国古代谈论很抽象的心性问题的哲学著作,是比较难的,哲学的著作和科学上的著作,往往就是艰深、晦涩、不食人间烟火的代名词,以至于当年霍金在写《时间简史》这本书时,出版商就明确的告诉他,这本书中假如多一个数学公式,就会吓跑多少多少读者云云

6、。以至于霍金教授在写整本书的过程中,都在拿捏着如何能在尽量少用数学公式的前提下,更明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达到不吓跑出版商的上帝的目的。谢天谢地,霍金做的很好,他的那本书很成功,为出版商赚了个盆满钵满。讲解《传习录》的过程中,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举个例子,也许传习录中随便拿出一段就只有曲曲几十个字,但是为这几十个字所下的注解往往就有十几条,上百字之多。往往一段话中会出现一种“无一字无来处”的情况,就是每个关键的字词都是大有来头,每个词都是爷,你有一点打点(理解)不到,就别想在这段的文义上吃懂过去。更令人头疼的是,有时即使你看了注解仍然

7、是一头雾水,因为那些出处的原文同样是“界面很不友好的”,就是说引文同样艰涩难懂。看这样的书,就算有一点古文功底的人看了几页也会筋疲力尽。更别说那些没有多少古文基础的人数更多的大众读者了。现在已经出版的翻译《传习录》的书也有不少版本,我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做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呢?现在市面上翻译《传习录》的书是不少,但是我发现他们有如下毛病,他们的注解很精细,翻译也可以做到信雅达的境界。这样看来也没有错,这也是我们对待古代文籍的一贯方法,注解完翻译完也就万事大吉了。但在我看来,这样还不够,心学本来就是注重体悟与实践的学问,用语言来表达,也是

8、为了传播而不得已而为之。对《传习录》只是做到能通顺翻译为现代文这一步,功夫依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其中的含义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阐发出来,其实就算做到这一步,也依然还是纸上谈兵。因为心学的核心功夫在于融入个人的骨髓和血液,形成一种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