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如何养生

ID:25223067

大小:6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7

秋季如何养生_第1页
秋季如何养生_第2页
秋季如何养生_第3页
秋季如何养生_第4页
秋季如何养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季如何养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时养生之——秋季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落叶纷飞、万木凋零的季节,更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的季节。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会导致疾病,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秋三月的养生方法。一、秋季气候特点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间的一段时间,即农历7、8、9月,包括

2、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是天气从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入秋季以后,自然界的阳热进一步减少,阴凉渐生,植物生长减缓,多种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民间有多种称呼形容秋季的特点,如“秋燥”、“秋老虎”等,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秋季的气候特点。如果一些人不能适应秋季气候的变化,就会导致疾病纷至沓来。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3、。”说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秋季气候多变,如果能注意养生,防病于未然,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二、秋季对机体的影响1、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2、秋季是一切植物生长平定、收成的季节,自然界因万物成熟而呈现出一派平静安定之象。此时气候天高气爽,地气清肃,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藏,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变化的时期,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秋在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在江南地区还有“秋老虎”,有句老话---立秋后有24个秋老虎

4、,即有24天连续干燥气候,其特点“温燥”,有夏季的热及秋季的燥,而且在下半夜可转凉,因此早晚注意加衣,以免受凉。3、燥邪易致病秋季燥邪当令,经历夏天的炎热酷暑,终于迎来秋天的清凉干爽,随着气候逐渐地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日趋减少,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难以摆脱时令主气“燥”对身体的侵袭。于是,人体很容易产生诸多由于津亏液少引起的生理变化,比如说颜面干燥紧绷、口唇干皲裂口、皮肤干涩脱屑、毛发干枯无光泽以及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干燥症状。燥邪还会伤及肺,表现为呼吸道的症状,如干咳,但这种咳嗽与冬季的咳嗽不一样,

5、其痰比较黏腻,不易咳出,有的甚至还痰中带血;此外,手足心热、流鼻血、睡眠不好……都是秋燥的表现。三、秋季养生的理论与原则1、防暑降温、补充水分迎初秋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故有“秋老虎”之说。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高,天气湿热并重。这个时期的养生需重视防暑降温、补充水分,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长时间休息、乘凉或露宿,避免涉水、淋雨或冷水浇头冲身,晚间睡眠腹部要注意盖毛巾被等,以防头面、四肢、腹部引发麻痹、肌肉沉重疼痛、腹痛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常吃些赤小豆、

6、白扁豆、山药等健脾除湿药食两用品。节制冷食冷饮,不吃不洁瓜果,以免湿热、寒湿内蕴,诱发肠炎、痢疾。2、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过中秋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燥邪致病特点有:  ⑴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外感燥邪易造成阴津亏损的病变,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口渴欲饮,皮肤干燥、毛发不荣、易脱落、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  ⑵燥邪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外合皮毛,鼻为肺之窍,而燥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故最易伤肺,耗伤肺津。肺失宣降,因此多见干咳少痰,痰粘不易咳出,咽

7、喉干痛,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袭肺,则影响到大肠,出现便秘。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食疗养阴最为妥当。只要适当调理饮食即可,不必刻意服用药物。下面推荐几种常用的粥羹。  ⑴百合藕粥  百合100克,藕200克,蜂蜜100克,先将百合、藕片放锅中煎熬半小时,滤出煎液,如此三次,滤去渣,将三次的煎液,放入锅中,加入蜂蜜

8、,再用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煎熬成羹,每日早晚一小勺(约5毫升),可润肺,止咳。 ⑵百合粥  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熬粥,可具有润肺止咳,安神养心之功。 ⑶梨藕汁  生梨100克、藕50克,洗净去皮,用擦子擦成泥状,用洁净纱布挤滤其汁,即可食用。可润肺养胃。秋天的梨生食能清六腑热,熟食能滋五脏阴,因此在多食果蔬尤其要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