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25535864

大小: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0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贷后监控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后继续对客户的资金运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以利于及时减少或化解风险,确保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有效运作督查体系。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不仅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确保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风险管理力度的加强,有效的遏制了信贷不良资产上升的势头。但是,在信贷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

2、其是贷后监控管理方面的漏洞已成为商业银行滋生信贷风险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商业银行信贷内控制度全面、有效的执行,极大的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当前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多方面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一、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无论是从贷款的调查直到贷款的收回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信贷管理工作的各环节风险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贷后监控环节失控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缺乏清晰的贷后管理工

3、作理念信贷营销和风险防范是一对矛盾,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贷款扩张冲动和重贷轻管的倾向。经营行加大贷款投放,拓展新的贷款客户,特别是集团性大客户,能够为银行带来显著的当期收益,业绩政绩明显,个人也会得到相应奖励。但是贷款发放后,银行失去资金控制权,银企信息不对等,监管难度大,耗费精力大,实际收益小,责、权、利关系体现不明显,信贷人员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被动接受。有些信贷人员甚至过度依赖贷前调查,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认为贷

4、后管理是搞形式。对于上级行或领导层营销的大客户,由于缺乏对等关系,怕得罪客户,不敢管,不会管,管理难落实。如此种种重贷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观念不转变,强化贷后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二)贷后监控不认真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对贷后监控在信贷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进行贷后监控时往往是敷衍了事,应付工作,使贷后监控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贷款风险状况等不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不能发现企业在贷后存在的根本问题,往往是问题已经出现,而在贷后监控工作中尚未提前发现,使得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在笔者所在的银行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信贷人员认为

5、贷款已经发放了,企业也已经使用了,在做再多的贷后检查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在贷前环节充分了解和分析好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贷款风险状况就行了。因此这部分信贷人员在做贷后检查时,往往是就事论事,不加以分析,不能充分揭示贷款发放后的真实风险。如,笔者银行的某借款企业,在取得贷款后的不久经营层的高管人员即进行了调整,新更换的高管人员的经营素质不如原来的高管人员,而信贷人员的贷后检查报告仅仅反映了企业高管人员的调整情况,而未对新旧高管人员的经营素质进行认真深入的比较分析,进而也未对这一情况对贷款风险的影响进行评估,使得银行贷款的真实风险不能被揭示。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根本不去企业进行实

6、地的贷后检查,而是坐在办公室凭空想象或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也不论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随意编造贷后检查报告,使得贷后检查结果严重失实,导致商业银行无法真实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形成潜在风险。(三)贷后监控不全面有些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对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会计核算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对进行贷后监控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写出的贷后检查报告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未能发挥出贷后监控工作的应有作用。(四)缺乏灵敏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

7、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客户的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