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疗效观察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疗效观察

ID:26731066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8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疗效观察  _第1页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疗效观察  _第2页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疗效观察  _第3页
资源描述: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疗效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疗效观察【关键词】茵栀黄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疗效  ObservationoftheTherapeuticEffectofYinzhihuanginTreating32Neonatesia  Keyia;Therapy;Therapeuticeffect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我们对3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采用茵栀黄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新生儿高胆患儿82例均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诊断标准〔1〕。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足月

2、儿23例,早产儿6例,过期产儿3例。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足月儿37例,早产儿8例,过期儿5例,两组条件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苯巴比妥5mg/(kg·d),地塞米松1mg/(kg·d),光疗,补液,根据病因酌情使用抗生素,严重病例加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哈尔滨制药二厂生产)3ml~5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ml~100ml中静脉滴注。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副作用。治疗5d后判定疗效,并在治疗后第5天抽血查总胆红素。治愈:黄疸完全消退,总胆红素浓度<50umol/L;好转:黄疸减

3、轻,总胆红素下降<100umol/L;未愈:黄胆未减轻,总胆红素未下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黄胆消退例数上优于对照组,经治疗黄疸消退。经5d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4例(75%);好转5例(15.6%);未好转3例(9.4%)。需加白蛋白5例(15.6%)。对照组治愈20例(40%);好转14例(28%);未好转16例(32%);需加白蛋白10例(20%)。两组均无一例换血,无一例死亡,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两大类。新生儿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较为常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产生增加和肝脏对胆红素结合和摄取减少所造成。临床上巩膜、皮肤黄染、大便色黄、小便颜色不深为特点。黄疸一般出现较早,且可并发核黄疸,往往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残疾。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指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20%以上。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大便色泽变淡或呈灰白色,小便深黄、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故对临床症状明显者,应及时治疗。茵栀黄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是茵陈、栀子、黄芩苷及金银花。前三者均为清热利湿药,均能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茵陈清热

5、利湿,利胆退黄;黄芩清热解毒,镇静、利尿、利胆和保护肝脏,有广谱抗菌作用;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广谱抗菌中药,其中的纤维糖能促进细胞蛋白质代谢〔2〕;上述药物合用,起到保肝利胆排毒、抗菌消炎,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应用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能有效的减少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的发生,可提高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