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中篇》ppt课件

《温病学中篇》ppt课件

ID:27636159

大小:594.0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8-12-01

《温病学中篇》ppt课件_第1页
《温病学中篇》ppt课件_第2页
《温病学中篇》ppt课件_第3页
《温病学中篇》ppt课件_第4页
《温病学中篇》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病学中篇》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病学 中篇第八章风温(冬温)定义: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特征,继则出现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候,后期多表现为肺胃阴伤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2发病季节:春季、冬季初发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为主要症状。病位特征:初起在表,在肺卫;始终以肺病变为中心。传变特点:初期邪在肺卫风热表证;中期邪入气分或逆陷心包;后期肺胃阴伤。3西医参考:肺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属于风温范围。4(一)病因外因:风热病邪内因:禀赋不足,阴分有亏,起居不慎,卫外不固,劳倦过度。异常的气候环境对人体正气的负性作用和病邪的正性作用

2、。(二)发病内因+外因一、病因发病5邪热壅肺痰热结胸痰热阻结肺有热结肺热发疹肺胃阳明热盛热结肠腑肠热下利大肠气心包(营血)口鼻、皮毛肺卫风热病邪内闭外脱死亡二、风温病机演变6三、诊断1、诊断依据⑴季节⑵临床特点⑶部分病例出现热陷心包证⑷西医诊断为肺炎、流感等肺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者。⑸血常规及胸片72、鉴别诊断发病季节初起发热临床特征风温冬春表热里传气分肺痰热为主春温冬春里热为主闭窍动风和动血风热感冒冬春表热很少里传麻疹冬春表热典型卡它症和发疹肺痈无季节性表热咳吐腥臭脓血8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肺经证候:风温以手太阴肺为病变中心,初起肺卫证;继则肺热证;后期肺胃阴伤证。肺经与相关脏腑

3、病变:肺热移胃;肺热移肠;热迫大肠;肺热入营窜络。证候传变:肺卫传肺藏、胃、肠腑;入心包;正气外脱注意病邪兼夹:寒包火,夹湿等9(二)治则治法1、治则清泄肺热2、治法邪在肺卫:辛凉轻透邪传气分:清解气分邪热壅肺:清热宣肺阳明热盛:辛寒清气阳明腑实:苦寒攻下逆传心包:清心开窍后期热衰阴伤:甘寒清养10(三)治疗禁忌1、辛温发汗。2、初起不可过用寒凉。11五、常见证型诊治(一)邪袭肺卫(二)邪热壅肺(三)肺热腑实(四)肺热移肠(五)肺热发疹(六)热炽阳明(七)热结肠腑(八)胃热阴伤(九)热入心包(十)余邪未尽,肺胃阴伤12(一)邪袭肺卫【证候与病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

4、咽红或痛,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13病机关键:风热袭表,郁遏肺卫(郁)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舌尖边红,苔薄,脉浮数。14温邪发热重恶寒轻,少汗,口微渴,咽痛,舌尖边红脉浮数表郁不通辛凉轻透(银翘散)凉解透达,疏通腠理,调和营卫,逐邪外出寒邪发热重恶寒轻,无汗,口不渴,舌不红,脉浮紧浮缓表闭辛温发汗(麻黄汤)开泄腠理驱邪外出风温与伤寒初起鉴别风温伤寒15【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透邪)。【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桑菊饮《温病条辨》16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银翘散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

5、煮。肺药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清扬法。今人门类间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一不见效,随改弦易辙,转去转远,即不更张,缓缓延至数日后,必成中下焦证矣。17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叶氏立法,所以迥出诸家也。18关于温

6、病忌汗说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邪尚在肺,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加入薄荷牛蒡之属,透风于热外,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19吴瑭: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盖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益,病自口鼻吸受而生,徒发其表亦无益也。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之变。又说:汗为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温病最善伤阴,用药又复伤阴,岂非为贼立帜乎。20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风温在卫宜辛凉透达疏泄肺卫风热之邪。辛凉轻透之法属于汗法的范畴,与伤寒辛温解表显然有别,其用意非在发汗,而在凉解透达,疏通腠理,调和营卫,逐邪外出。即使佐以辛温之味,也是微辛而已,取其辛散之意。2

7、1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桑菊饮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玄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22方剂病机主证作用透邪力度组成及剂量方解辛凉轻剂桑菊饮肺气郁闭咳重辛凉轻透清肃肺气轻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