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绪论ppt课件

温病学-绪论ppt课件

ID:43223223

大小:2.19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10-04

温病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温病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温病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温病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温病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病学-绪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病学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其辨证体系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故现将其和伤寒、金匮同归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第一章绪论一、 温病学的涵义研究对象:温病研究内容:发生发展规律、预防、诊治外延:一门临床学科内涵1、人类的健康需要2、温病学发展和提高的需要3、其他临床课的需要二、学习温病学的意义三、温病学发展简史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时期:战国—晋唐时期(萌芽阶段)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明清时期(形成阶段)近现代发展时期(成熟和快速发展期)(一)战国—唐代:隶属伤寒

2、期1、特点:无温病学专著出现;已有关于温病病名、因证脉治的记载,但论述简单,理论朴素,在概念上未与伤寒作严格区别,仍隶属于伤寒。(1)已有温病病名的记载,将温病隶属于伤寒中。(2)在病因方面提出了多种致病因素。(3)临床表现上,突出温热性质:(4)治疗上:(5)预防上:2、相关学术观点和思想举例:《素问•六元纪大论》有“民疠温病”的记述——首次对温病病名的记载。《素问•热论》说:“今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将温病隶属于伤寒。《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病因方

3、面,多源病因说。寒邪;时行之气;疠气(厉气、戾气)。伏寒化温说《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季感受寒邪是来春发生温病的外因《素问•金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阴精不足是导致温病的内因伏寒化热,过时而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素问•热论》晋代•王叔和,提出寒邪“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上述系列论说,为后世伏邪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时行之气——王叔和在《伤寒例》中指出,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应寒而反暖),是导致温病发生和流

4、行的因素。疠气——《肘后方》:岁中有疠气,兼夹鬼毒相注,名曰温病。《诸病源候论》: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内经》、《伤寒论》中有较详细的关于温病脉证的记载。《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指出了温病初起热象便盛的证候特点。治疗上:A、提出了治疗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灵枢·热病》:“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B、逐渐从针刺治疗为主过渡到方药治疗上来:《灵枢》记载有热病主穴五十九腧。《伤寒论》:方《肘后方》:黑膏方,

5、治温毒发斑,大疫难疗。预防上:重视正气的御邪作用,从避其毒气,逐步发展到用方药预防。《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肘后方》记载:屠苏酒预防温病之交相染易。(二)宋代——金元: (变革发展期)1.特点:对温病认识逐渐深化,在理、法、方、药上都有重大发展,使温病逐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①宋代:重视《伤寒论》,因此一些医家既推崇仲景之旨,多用《伤寒论》方治疗温病,又能变通其法,反对墨守经方,一成不变。2.相关学术观点和思想举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1086)庞安时《伤寒总病论》(1100)朱

6、肱《伤寒类证活人书》(1107)郭雍《伤寒补亡论》(1186)如韩祗和批评那些因仲景方中无加减,“竟不能更张毫厘”的习俗,甚至主张“别立方药而不从仲景方”。庞安时以桂枝汤为例,因时、因地、因人加减,为活用经方作出了示范。“如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行之,无不应验,自江淮间地偏暖处,唯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至以前,桂枝、麻黄、青龙内宜黄芩也。自夏至以后,桂枝内又须随证增知母、大青叶、石膏、升麻辈取汗也。”刘河间(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创新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俱是热证,非有阴寒之证立新法:寒凉清

7、热为主的表里双解法订新方:表里双解方,双解散、防风通圣散“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②金元时期:主张变革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治疗,使温病逐渐脱离伤寒体系。元末:王安道——从概念、病机、治疗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医经溯洄集》(1368)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伤寒发于天令寒冷之时,而寒邪在表,闭其腠理,故非辛温之剂不足以散之;温病、热病是后发于天令暄热之时的伏气温病,无寒邪在表,故非辛凉或苦寒之剂不足以解之。治疗:法当清里热为主,而解表兼之,亦有治里而表自解者。“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韩祗和推阐仲景

8、旨意【宋】─庞安时变革伤寒治法   朱肱反对墨守经方         创新论:六经传变     俱是热证【金】刘完素          立新法:制新方:表里双解方 概念上反对温病混称伤寒【元】王安道病机上提出里热自内达外 治则上法以清泄里热为主变革前期寒凉清里为主的表里双解法变革仲景理论治法力争脱离伤寒(三)明清时期:自成体系期特点:对温病认识更加深化,理论日益完善,治法不断丰富,创造形成了一套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