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sars)PPT课件

温病学(sars)PPT课件

ID:43223240

大小:97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04

温病学(sars)PPT课件_第1页
温病学(sars)PPT课件_第2页
温病学(sars)PPT课件_第3页
温病学(sars)PPT课件_第4页
温病学(sars)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病学(sars)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病作业制作人:LEE.2003年非典Title12006年禽流感Title22009年甲流Title390年生的孩子伤不起呀~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碰到了非典初中生高中的时候碰到了禽流感高中升大学的时候碰到了甲流这是升学礼物么?作为医学生的我跟温病是多么有缘呀~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9.3%。首发病例,也是全球

2、首例。于2002年11月出现在广东佛山简要情况非典传染源患者潜伏期既有传染性症状期传染性最强恢复期传染性仍待研究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体液传播病原学SARS冠状病毒SARS病毒有包膜,表面有棘突,对热、乙醚、酸均敏感。该病毒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优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患者家人与病人有社会关系的人为中医分析属于瘟病。再准确一点说,“非典”可以列入“风瘟”这一范围。风瘟多发于春季,“非典”的基本病症与其相似。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热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热毒痰

3、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非典型肺炎为瘟疫之毒,传变迅速。早期多在人体的体表卫分,但迅速传入气分,邪热犯肺,伤气耗血,出现高热、干咳、呼吸急促、气短、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不经过体表卫分,直接传入气分,湿热交织,高热难退,往往缠绵难愈;如果素有宿疾,或年老体虚,病邪逆传心包,病情易向危重转化;严重者,热毒、湿毒、瘀毒壅阻肺窍,气机内闭,肺心同病,预后不佳;病邪从肺传于中焦,可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病邪传于下焦的证候很少发生。中医疗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那里收治的33名“非典

4、”患者,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退烧的速度以及治愈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没有同时使用中药治疗的病人。这家医院共有800多个床位,1000多名医务人员,由于在防范措施中使用了中药预防,现在没有一例医务人员感染上“非典”。据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收治的33名非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这些病人退烧的速度以及治愈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没有同时使用中药治疗的病人。早期(多在发病后1~5天左右),常见证候有湿热阻遏肺卫、表寒里热挟湿两型,治疗上强调宣透清化。①属湿热阻遏肺卫证:症见发热,微恶寒,身重疼痛,乏力,口干饮水不多,或伴

5、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浮略数。治以宣化湿热,透邪外达,主选三仁汤合升降散加减,亦可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化裁。②表寒里热挟湿证:症见发热明显、恶寒,甚则寒战壮热,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干或咽痛,口干饮水不多,干咳少痰,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化湿,方选麻杏甘石汤合升降散加减。辩证论治中期(多在发病后3~10天左右)。治疗上强调清化湿热、宣畅气机。①湿热蕴毒证:症见发热,午后尤甚,汗出不畅,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口苦或口中粘腻,舌红

6、,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解毒,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减。②邪伏膜原:症见发热、恶寒,或有寒热往来,伴有身痛,呕逆,口干苦,纳差,或伴呛咳,气促,舌偏红,苔白浊腻或如积粉,脉弦滑数。治以疏达透达膜原湿浊,方选达原饮加减。③邪阻少阳:症见发热,呛咳,痰粘不出,汗出,胸闷,心烦,口干口苦不欲饮,呕恶,纳呆便溏,疲乏倦怠,舌偏红,舌苔白微黄或黄腻,脉滑数。治以清泄少阳,分消湿热,方选蒿芩清胆汤加减。辩证论治极期(高峰期)多在发病后7~14天左右。临床的突出表现为气促喘憋明显,或伴有紫绀,重者可出现邪入营血,气竭喘脱;治疗上在祛邪

7、的同时必须重视扶正,可选用白虎汤加人参汤、清营汤、犀角汤等加用活血化瘀之品。①热入营分,耗气伤阴:症见身热夜甚,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呛咳或有咯血,口干,气短乏力,汗出,舌红绛,苔薄,脉细数。治以清营解毒,益气养阴,方选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并可静点大剂量参麦针以益气养阴。②邪盛正虚,内闭外脱:症见发热不明显,喘促明显,倦卧于床,不能活动,不能言语,脉细浅数,无力,面暗唇绀,或见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治以益气固脱,或兼以辛凉开窍,可选用大剂量参麦针或是参附针静点,并用参附汤或生脉散(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辩

8、证论治恢复期(多在发病后10~14天以后)。临床以气阴两伤,气虚挟湿、挟瘀多见,治疗强调扶正透邪,并重视化湿、活血。①气阴两伤证:症见热退,心烦,口干,汗出,乏力,气短,纳差,舌淡红,质嫩,苔少或苔薄少津,脉细或细略数。治以益气养阴,方选参麦散或沙参麦冬汤,或是合用五叶芦根汤加减。②气虚挟湿挟瘀证:症见气短,疲乏,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