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

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

ID:27727264

大小:25.4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5

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_第1页
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_第2页
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_第3页
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_第4页
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县级脱贫攻坚要坚持整县“摘帽”典型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南部县脱贫攻坚整县“摘帽”典型经验  一、南部县基本情况  南部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国土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73个乡镇(街道)1115个村(社区),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12.98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川陕革命老区县,是四川省第五人口大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8个、贫困人口32734户103273人,贫困发生率9.8%。经过三年集中攻坚,实现减贫9.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1%。2017年7月下旬,作为全国首批退出县中唯一的百万人口县,接受国家第三方(西南大学)评估验收,以漏评率0.0

2、5%、错退率0.06%、满意度97.82%的评估结果,位居全国28个退出县首位,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  二、南部县脱贫摘帽主要经验做法  南部县脱贫摘帽决心大、思路清、措施实、方法好、责任明、作风拼、督查严、效果好,真正做到了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七个方面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坚持“ABC”分类管理,实现精准帮扶。由县级领导牵头,组织帮扶力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户会诊,实行ABC分类管理,能稳定脱贫的定为示范户(A类),有一定难度的定为位中间户(B类),问题较大的定为困难户(C类)

3、,并按照“稳定示范户、提升中间户、攻坚困难户”的原则,分类建立清单,定实攻坚措施。对当年脱贫成功率大的示范户,鼓励其自主创业,自力更生,全面兑现帮扶措施和脱贫政策;对加一把力、鼓一把劲就能脱贫的“中间户”,及时调整帮扶力量,抽调精兵强将,进行点对点、人对人、面对面精准帮扶;对当年脱贫问题较大的困难户,针对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人均收入等方面存在的“硬伤”,一户落实一个工作组,一项工作落实一个责任人,每天一盘点、每周一会诊,集中力量攻坚,确保如期脱贫。  第二,实施“543”增收计划,让户户都有钱袋子。南部县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根本出路,着

4、力在产业链上做加法,做活了稳定增收大文章。一是“五方联盟”让村有当家产业。构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致富能人+贫困群众+金融保险”的“五方联盟”产业发展机制,创建脱贫奔康产业园,让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主要为三种模式:1.带着授信入伙:发挥金融扶贫支撑作用,通过信贷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方式,让贫困群众加入产业链,龙头企业管营销,致富能人管生产,贫困群众投股金。比如,封坎庙村建立脱贫奔康(家禽)产业园,带动45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其中,6户棚主每户入股4股(每股1万元),分红4万元以上;其他贫困户每户

5、入股2股,保底分红2万元以上。2.带着股金抱团。贫困户把政府贴息贷款、产业发展周转金转化为股金,共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再与龙头企业抱团发展、深度合作,捆绑形成利益链。比如,八尔湖镇纯阳山村与食用菌龙头企业四川森肽集团合作,成立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建立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27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其中15户在家有劳动力的,每户独立负责1个智能菇棚生产,年收入最高可达10万元;12户举家外出或无劳动力的,参与公司和合作社营销环节分红,户均年保底分红7000元以上。3.带着土地进园。把农村分散零碎、经营效益低的土地以及撂荒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给

6、合作社,再流转给龙头企业,统建规模化种植园区,通过返租的方式建立贫困户创业园、托管园、就业园,实现稳定增收。比如,东坝、铁佛塘、大堰等5个乡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连片72个村10万亩土地统一流转,引进国有企业新星果品有限公司,统一规范、调形整理、完善设施、栽插树苗,建立了“百村百里”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带动3700户、10280名贫困人口入园发展。其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打造“创业园”,每户返租1亩以上的果园自主经营,返租费用按成本每亩2000元从产业周转资金中予以支持,龙头企业负责技术、农资、管理和产品营销,盛产期每户可获纯利

7、润9000元左右;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建设“托管园”,每户通过产业发展周转金返租1亩果园,交由龙头企业代管,五五分成,每户可获纯利润4500元;对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建立“就业园”,企业优先吸纳入园务工,年均务工收入6000以上。二是“四小工程”让户有增收门路。立足农村留守贫困劳动力多为老弱妇孺的现状,依托脱贫奔康产业园,统筹房前屋后资源,为每户安排产业扶持资金6000元,分户落实短期有收益、长期可致富的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作为长效产业的有益补充,实现贫困户当年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培植小庭院,即因地制宜发展小果

8、园、小菜园、小林园,让有劳力、有基础的贫困户每户都有增收的“钱袋子”。发展小养殖,主要是生态养殖,让有意愿、有技术的贫困户有快速找钱的项目。开办小作坊,即帮助有手艺、有兴趣的贫困户,开展方酥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