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

ID:28023011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_第1页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_第2页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_第3页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_第4页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摘要:0的探讨与分析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谢瘫患者的临床研宄现状及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6年4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不择期方法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5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没有患者因为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将

2、针灸择期治疗方法应用在周围性面谈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义键词: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周闱性面瘫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针灸治疗最常见的疾病。周围性面瘫主要是由炎症、病毒感染等引起,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以青壮年比较多见,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1]。木次选取了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6例周围性妞瘫患者作为探讨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的研宄对象,结果如T: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门诊体

3、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包含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38例,女患者35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2.35±5.26)岁;观察组男患者36例,女患者37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1.38±5.37)岁。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并或院内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西药口服治疗,口服泼尼松1次八1,30mg/次。针对病毒引起的面瘫情况,需要给予患者肌N注射或静脉推注病毒唑,

4、依据患者体重控制注射量,一般lkg体重控制在10〜15mg,连续治疗5〜7d。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采用不分期方法,取穴为养白四白穴、鱼腰穴、地仓穴、翳风穴、合谷穴、颊车穴、攒竹穴、迎香穴等。给予观察组择期针灸治疗方法,取穴为白四白穴、鱼腰穴、地仓穴、翳风穴、合谷穴、颊车穴、攒竹穴、迎香穴等。在发病急性期,医生需要运用针灸针浅刺,无需进行通电治疗。在发病后静止期,则需要进行通电治疗,采用低频东湖米的波脉冲击电流治疗,控制好电流的强度,留针时间一般控制在25〜30min。在恢复时期,医生需要运用透刺联合闪罐治疗,无需进行通电。1.3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5、临床疗效包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表情活动恢复正常,没有出现活动障碍,且在说笑时不会出现口眼歪斜情况,饮食也逐渐恢复正常;显效为患者不作出棉布表情时不会发生口眼歪斜情况,只有在进行毗牙或其他夸张面部动作时才会出现轻度口歪情况。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和面部表情活动明敁改善,但仍然存在额纹不对称情况,且在进行棉布活动时,会出现口眼歪斜症状;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所占比例、显效所占比例与有效所古比例之和。1.4统计学方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木研宂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

6、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根据表1可知,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5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没有患者因为治疗出现不良反应。3讨论依据中医辩证理论可知,面瘫主要是由于经络空虚引起,当在风热或风寒侵袭面部时所形成[2]。周围性面瘫一般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皱眉无力、眼睑闭合不全、口唇歪斜、口角下降等,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妞部麻木感,味觉减退、口干、眩晕等,后期还会出现抽搐[3]。目前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耍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方式,其屮药物一般采用皮质

7、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并加强按摩治疗和功能训练等[4]。而在中医中,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在诸多临床实践中均取得明显的成效,且在1998年美国医学会《通用医疗程序编码》将针灸纳入治疗面瘫的正式有效方法[5]。临床针灸治疗面瘫主要是以毫针刺法和灸法为主,还包含电针治疗、罐法治疗、穴位敷贴等综合治疗等。周围性血瘫针灸治疗取穴为养白四白穴、色腰穴、地仓穴、翳风穴、合谷穴、颊车穴、攒竹穴、迎香穴等,能够有效散寒祛风、气血调和和经络疏通[6]。由于周围性面瘫包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