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完美教室.doc

缔造完美教室.doc

ID:29112685

大小:27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16

缔造完美教室.doc_第1页
缔造完美教室.doc_第2页
缔造完美教室.doc_第3页
缔造完美教室.doc_第4页
缔造完美教室.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缔造完美教室.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缔造完美教室——新教育第12届年会主报告朱永新提要:“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本文提纲:一、缔造完美教室的意义;二、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三、完美教室与道德图谱;四、完美教室的课程建设;五、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六、结

2、语:临淄宣言从物理视角讲,一所学校,是由一间间教室组成的。而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一间教室都是一所小学校,一个小社会。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新教育实验的最终成就与品质,也取决于每一间教室里的故事与成就。教室是什么?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常丽华曾经说: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一间教室,一个个生活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志同道合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为生

3、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一、缔造完美教室的意义什么是“缔造完美教室”?简言之,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在新教育人提出“缔造完美教室”时,许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你们要把原

4、先的班级、班集体,说成一个原本仅仅具有空间概念的教室?从约定俗成的定义来看,班级是学校中的班次与年级的总称。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而教室(classroom,schoolroom)则是指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正式讲课的地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空间。所以,一个是从组织的角度来界定班级,一个是从空间的角度来定义教室,而从教师与学生生命活动的形态,以及师生共同活动的场域而言,两者其实是相同的。我们在这里之所以说教室而不是班级,是想强调教

5、室是一个师生的生命在此展开的场。同时我们又不希望这个概念仅仅停留在空间上。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不仅世界得以展开,而且历史得以书写,它是叙事的、时间性的,用新教育人喜欢的词语说,它又是岁月的。缔造,在字源上有最初创造的含义。我们选择这个词语,是想强调作为教室缔造者之一的教师,可能起着比我们原先认识的更为重要的主体作用。在我们喜欢说学生是目的、是主体的时代里,我们往往会忘记一个事实:没有人不是目的,不是主体。新教育实验主张,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所说的人,无疑是包括了学生、教师、父母等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人。教室的叙事主体,必然是它的所有参与者。但是,在这个叙

6、事中,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他不仅仅是主角之一,而且还是参与剧本创作的人。一间平庸的教室并不完全源自一个平庸教师的所为,但一间卓越的教室,一定源自一个不甘平庸的教师的梦想。而且,正是凭借这一梦想,这位教师才可能得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自身也抵达卓越。关于“完美”二字,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因为很多人认为,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远不如优秀、卓越这样的提法实在。我们认为,这里一方面是为了在我们“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的表述中显得更对称,另一个方面是提出一个愿景,一个朝向。缔造完美教室是我们追寻的理想,是“虽曰不能,心向往之”的前方。所以,完美教室并不是一个苛刻

7、的衡量当下的标准,而是一个使命,一个愿景,并且在这一表达中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并不想只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而是想从自身的领悟与梦想开始,创造一个足够美好的事物。要全面理解缔造完美教室的内涵,还需要把握好几对重要的关系。一是教室与学校的关系。学校是完美教室存在的大背景,任何教室都不能孤立于学校之外而独立存在,教室文化和理念的确定同时要以学校的文化为背景。在一所学校很强大的时候,教室更要置身于学校的大文化之下,并从中汲取养分。但是,在一所学校的文化不够强大的时候(如雷夫的第56号教室),教室(班级)就要突出自我,拥有自己的文化和镜像。而且,教室不是一个单

8、一的狭窄的空间,操场、图书馆等学校的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