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ID:30546233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_第1页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_第2页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_第3页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_第4页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摘要:目前,大学生德育在理论体系、途径方法、教师对德育认识程度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大学生德育的边缘化、功利化,大学生德育教师团队匮乏。《中庸》中丰富的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具有深刻的启示。大学德育应当重视“智、仁、勇”等传统内容,应当借鉴“慎独、固执”等传统德育方法,倡导以“至诚、中和”为教师团队德育认识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中庸;德育思想;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所面临的困境  (一)大学生德育的边缘化  首先,从专业领域来看,现在的高校教育更多注重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专业精神、专业的历史发展、专业的社会地位与

2、作用等人文知识的传授,导致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淡薄。理工科学生缺少人文精神,人文科学生缺少科学精神,表现为技术化的单向度发展。医生缺少医德、教师缺少师德等,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虽有自身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专业精神的缺失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从公共课程设置看,大多数的高校主要从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这个角度进行公共课程的选择,把政治教育置于首位,忽视了德育的相关课程。上课模式也大多采取简单的说教与灌输,学生相当排斥和反感。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独立精神的培养十分不利。  (二)大学生德育功利化8  首先,表现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现代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

3、制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以现实利益和功效价值为标准,把物质利益作为审视自身思想和行为的标准。他们的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严重,过于重视学习社会上热门的专业知识,却忽视了基础学科知识,而且还有部分学生只为应试去学习理论知识,忽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缺乏创新意识。  其次,表现为高校德育内容以及目的的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法则也深刻地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当前许多高校的德育仍然局限于强调理论知识和基本行为规范的传授,缺少对大学生生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许多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信仰缺失、理想缺乏,道德选择能力明显不足。  (三)大学

4、优秀德育教师团队匮乏  高校德育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只有不同层面和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及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才能全面提高大学德育工作的水平。  然而,一些高校缺少一支道德境界高、工作能力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不能认识到德育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专门的德育老师,也需要学科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德育思想和方法。部分教师认为德育只是政工干部的职责,只是注重抓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长此以往,大学德育必然走向可有可无的境地。  二、《中庸》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一)以“知

5、、仁、勇”为德育课程的内容8  在儒家理论道德体系中,有一系列的德性范畴,如仁、刚、简、温、勇、恭、知、宽等。《中庸》一书提出了“三达德”的道德范畴纲目,突出了知、仁、勇在儒家理论体系构建中的基础地位。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孔子所提倡的中庸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的中庸,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品质或品德。孔子贵仁,提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仁礼结合的伦理学说。而中庸人格首先表现为仁、礼的统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完善自我,是仁的表现;成就物之性,是智慧的体现。“唯天下至圣,

6、方能聪明睿智”。天下仅有圣人,能够做到聪明睿智。仁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爱人,成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仁以孝父敬兄为先,又扩大为泛爱众,即爱父兄以外的其他成员。仁作为内在的德性和礼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价值。  在以仁作为中庸至德性的人性根据后,孔子进而提出了要达到这种至德性还需具备的两个要素:知和勇。知,首先表现为一种理性的能力。“未知,焉得仁?”没有这种理性的能力,就无法达到仁,自然也就无法做到中庸。孔子之中庸强调时时用中,事事合理,这就必然要求一种理性的认识能力。至于勇,可以视为意志的品格,它首先具有自主选择的功能,还表现为一种勇往直前的坚韧毅力。孔子之中

7、庸,是仁、知、勇的统一,并且也只有将三者统一起来,才能成就中庸人格。  (二)以“尊德性而道问学、慎独与固执”为德育途径  “尊德性而道问学”8是《中庸》中极高明的一句话,也是《中庸》所主张的德育途径。德性即近代所谓理性,问学即接受前人的经验;“尊德性而道问学”,兼重理性与经验。“尊德性”与“道问学”是何种关系,在“至诚”这条路上又处于何种地位,《中庸》并未给出直接的回答。朱熹认为“尊德性”是指存心养性的道德修养,“道问学”是指格物致知的道德学习。从这个理解上来讲,我们可以认为“尊德性”是“道问学”的最终目的,“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