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ID:3060768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_第4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成了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被无情地灌输和填充。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他们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用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加强阅读教学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的开始,让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自主感知课文能力的好办法。也就是在教学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划、边读边写,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静思默想”。“静思默想”时,学生沉浸于课文之中,以前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被充分调动,对文本产生独特体验。经过“静思默想”5之后,学生在脑海中对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认识越来越清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首先介绍文章的背景资料,然后提

3、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想了解些什么?”经过充分的讨论和酝酿,学生从课文入手,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稍加整理,提出三个问题:(1)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2)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3)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什么地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然后,学生按照上述三个问题默读课文,认真思考,从而在“静思默想”中逐渐明确课文的内容。总而言之,一边读一边带着问题思考,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深度。这样初读课文,学生的学习不再沉闷、被动,而是主动、积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领悟语句意思的能力  正确阅读不应该“断

4、章取义”。文章中的许多词语、句子,如果仅从表面上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则很难深刻领会它们的蕴涵。不过,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仔细琢磨,认真推敲,就能比较确切地理解它们的内涵。例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么一句话:“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其中,“爱戴”这个词的意思,一般可以这样解释:“爱”是热爱、敬爱,“戴”是拥戴、拥护,“爱戴”是敬爱、拥护的意思。但是,这样理解课文是肤浅的、表面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应该引导他们把“爱戴”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之中,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发现:参加追悼会的人很多,“有工

5、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挽联“数不清”,“挂满了墙壁”;花圈“大大小小”,“5堆满了整间屋子”。如果将上述语句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那么,对“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句话的意思就有具体真切的感受,对作者的“惊异”也就容易理解。当学生读完课文的四个故事之后,再引导他们把全文讲的四件事和这句话联系起来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对“爱戴”、“惊异”体会更深,而且对鲁迅先生关心别人的高尚品质也有更深刻的感受。  又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描写的事物比较复杂,运用的语言也比较抽象,这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导致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发现与课文所描写的事物

6、相类似的经验,然后把两者互相结合、融会贯通,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例如在学习“支支吾吾”这个词时,不妨引导学生想想当他们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或家长盘问时自己的表现,然后进一步概括出: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就是“支支吾吾”。  三、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文中情感的能力5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其内容涉及不同时期、从事不同工作的人物,描述了各种人物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事迹、不同的命运,表达了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在阅读中要真正领会文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但对许多情感的体验,如愉快、喜悦、赞叹、痛苦、悲哀、恐惧等,小学生同成人一样,

7、具有可接受性。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产生了共鸣,才能准确地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匆匆》一文时,部分学生认为:日子过去就过去了,过去了就成为历史,有什么好写的。他们觉得作者写来写去是在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但是有一位学生大胆提出反对意见,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晚上,他刚刚开始做作业,隔壁就传来电视连续剧精彩激烈的打斗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