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

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

ID:31196269

大小:57.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_第1页
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_第2页
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_第3页
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_第4页
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摘要】深层互动式教学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作者介绍、背景分析、文本赏析、艺术分析的基本教学模式。在分专题的基础上,以专题为核心按照总说、分析、比较、引中的思路设计出一系列系统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形成对文章的深层解读,而且通过专题的学习,掌握一种特定专题文本的解读模式。【关键词】深层互动启发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29-02[Abstract】Deepinteractiveteachingrequirestea

2、cherstochangethetraditionaldescriptionofthebackgroundanalysis,textappreciation,artanalysisofthebasicteaching.Onthebasisofthesub—topictotopicasthecoreinaccordancewiththegeneralsaid,analyze,compare,extendaseriesofideasdesignedintothesystemsoastoenablethestudent

3、sundertheguidanceoftheproblem,theformationofdeepinterpretationofthearticle,andbytopictolearnandmasteraspecifictopicmodelofinterpretingthetext・LKeywords】DeepinteractionInspire互动式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让学牛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但是我们现在的互动式教学更像是课堂上简单的一唱一和,这种互动式教学学生思索的只

4、是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什么?学生恐怕没有思考过,而许多老师恐怕也没想告诉学生。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互动方式。大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呼唤一种深层互动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牛进行对话、进行思想交流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只是语文,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我们经常说我们的课堂太缺乏感性美的熏陶,但殊不知,很多美的欣赏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当我们许多老师把着眼点放在了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美的意境,让学生沉浸

5、在美的氛围中领略文学美、欣赏文学美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牛理性认知的培养、对学生思维深度的培养。我们的学生需要美的眼睛,美的灵魂,但我们同时也需要一颗理性思索的头脑。深层互动的课堂,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一篇文章的解读,让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既拓展了视野,又培养了人文素养,同时还能进行深层次的思索。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对文章具有深入把握的能力,还体现在老师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上,更体现在老师对课堂引导的深度把握上。本文通过笔者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对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笔者的大学语文教学采取的是专题式教学方法

6、,具体做法是在现成选文的基础上,把选文分为了几个专题。下面就以笔者专题教学中的一个专题“怀才不遇”为例,进行详细解读深层互动式教学方法。“怀才不遇”这个专题中包含了两篇文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行路难》。下面是具体的教学思路:笔者先用白居易的诗“文人多数奇,诗人尤命薄。”引出怀才不遇。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怀才不遇的诗文,进而引出《行路难》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两首诗词。两首诗词相对简单,而且很多学生学习过《行路难》,因此对两首诗词的鉴赏只是稍作点拨。继而引导学生思考两首诗词里李白和

7、辛弃疾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会很快得出怀才不遇。但是两个人对怀才不遇的情感抒发又是不同的,让学生再回到诗词中分析如何不同。李白写作《行路难》时,正是“赐金放还”之时。好不容易的一个出仕的机会,因为种种原因,被李白断送了,最终落得个“腸金放还”的下场。此时的李白备受打击,因此发出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之音,以及“行路难”“多歧路”的绝望呼喊。仕途虽然艰难,但是李白非常善于解脱,无论在何种境遇下,他都能超越苦痛,因此诗的最后发出了“长风破浪会冇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和殷切希望,虽然

8、暂时失意,但希望仍旧在前方。辛弃疾就不同了,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抒发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愁思,一会儿是忧愁无人理解,不被统治者赏识的落寞“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一会儿是因为自己年岁渐长而无法报效国家的惆怅“树犹如此”,这种怀才不遇之感是如此的沉重,又是如此的无法排解。进行比较后请学生分析两人的诗都是写怀才不遇的,但是在情感的抒发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学牛会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