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ID:31216540

大小:57.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提问实践中,常会有提问不能准确地指向教学目标、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所提问题等情况。师生互动效率低下,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大折扣。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引领和指导高效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岀发点和解决任务的归结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误区数学高效课堂不仅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有明确要求,对课堂流程的设计也有严格的模式。教师在预设课堂时,会研究各个环节,提问设计基本能达成课堂目标、优化学生表现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z其设计依然有诸多不足。1.课堂提问针对性强,过渡艺术不足。教师

2、设计课堂提问,无论从问题的设计,还是指向性,都能做到以内容为基础、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但是通过分析课堂提问的合理性发现,教师所提问题的针对性过强,以至于处理教学环节缺少活跃的气氛,提问的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凑,不利学生思维扩散。2.教学体系设计不足,课堂提问环节过分孤立或者节点把握不准。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突破重点、难点和训练上,不利于整体教学体系的建立,对课堂环节的完整性和教学的合理性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提问环节设计,缺少了完整的体系,就显得孤立。内容预设不足容易导致提问环节的设计不够恰当和准确

3、,对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突破不够精确。3.课堂提问难度把握不准,造成师生理解误差。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锋,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对课堂提问难易程度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的质量。在部分问题的处理上,教师看来容易,学生看来却较难,这种误差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理解不对称,学习内容目标不一致,影响了课堂的高效。1.数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表述不够具体明确,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难度不是很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将所教授的内容加以合理的引导和准确的描述,才能让他们轻松地接受。

4、数学教师语言表述稍弱,部分问题的语言设计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听懂,或者提问的内容不够具体,表述比较模糊,都会影响数学课堂的高效进度。2.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对提问所指向的内容把握不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思考不能超越他的感知能力,而数学学习要求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所以,面对教师提问,不能快速反应、得岀结论。他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内化,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答。理解过程存在误差,就会出现把握不准的偏差。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思考高效课堂合理运用提问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L硏读教材,准确

5、把握课堂内容构成,为高效课堂设计奠定基础。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分析教材的体系、内容结构、理解方式,从教材、学生、教师三个维度去设计每一堂课,做到知识点明确、难易适中。深入分析课堂内容构成,为高效课堂设计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两位数的加减〃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知识目标要求,如〃使学生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不要太难,以免学生回答错误后失去信心。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不用进位的两位数相加,然后再逐渐加深难度,计算20、30这样的两位整数的加法,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自己找到

6、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设计科学的课堂体系,准确把握课堂提问在课堂结构中的切入点。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数学教师要思考课堂体系的建立,从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综合分析课堂提问环节的切入点,保证提问能够被全体学生听懂,并能被学生轻松执行。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提问环节设计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到日常生活中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物品,然后提问:长方形有几条边呢?学生很容易就会答出4条

7、边。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这4条边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通过观察也很容易就给出正确答案。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现在小朋友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了吧?现在就来找找看,我们带来的这些物品哪些是长方形的,请你挑出来吧!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过程了。教师在给学生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先设计较易回答的问题,然后再逐渐深入,这样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思考。学生是课堂提问的对象,也是课堂提问设计的依据。教师要硏究学情,分析学

8、生的学习特点、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接受知识的程度,取其共性来设计提问的难度、方式、时间,利于学生理解思考,对学习效果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小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一些相对比较具象的事物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将抽象的概念用更具体形象的物品来表示,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比如,在进行〃厘米和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找来两个软尺或是两根绳子,—个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