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ID:3204090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第2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第3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仁怀市第十届小学教研经验论文交流材料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马小学校本部姓名:程 江联系电话:13708525207作者简介:程江,男,汉,现年24岁,2002年参加工作,2006年撰写的论文《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获遵义市论文评选一等奖;2007年8月参加遵义市骨干教师培训,2008年5月参加过全国小学实验教学和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培训,现担任合马小学校本部科学教学工作。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

2、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是要在教师的精心设置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指导下,让孩子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一、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倡导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怪圈,教师让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讨论……等等条条框框都是教师预先定好、划好的,学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转,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活动的时间很少。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

3、输等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变革长期来旧的教学模式。例如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本课是通过实验得出磁铁的4个特性:磁铁能吸铁;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磁铁的同性极相斥,异性极相吸;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按照以前旧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磁铁的4个特性。然后让学生熟记这4个特性。在这个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根据教材把知识灌输给了学生。这种教法的特点是重结论、轻过程,只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我在

4、刚开始的执教中是利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模仿演示过程。学生在模仿操作之后得出结论。通过同行的指点我认识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由“观众”变成了“演员”,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通过操作达到了认知目标。这种教法是学生跟着老师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扶”得太多,“放”得太少,课堂上虽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模仿能力和部分思维能力,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通过请教前辈、同行,阅读了新的教育教学大纲后,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我又重新执教了这一课。进教室后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

5、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

6、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会得到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刚刚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生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于是我利用美丽的风景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们的故事,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览了大学生们制作的植物、种子、树叶等标本。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学生的

7、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老师,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做实验?”“这么美丽的树叶从哪采来的?”“老师,蚂蚁的力气到底有多大?”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只有会问问题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于是,每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围在我旁边,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我知道了蟋蟀是靠煽动翅膀发声的。”“老师,我下课要去采集更漂亮的鹅卵石。”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