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投稿-复制

寻梦者投稿-复制

ID:32498953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9

寻梦者投稿-复制_第1页
寻梦者投稿-复制_第2页
寻梦者投稿-复制_第3页
寻梦者投稿-复制_第4页
寻梦者投稿-复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梦者投稿-复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寻梦者:试论白玛娜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普布昌居①次旺罗布②马元明③(①西藏大学文学院大众传播系②③西藏大学文学院汉语文系西藏拉萨85000)摘要:白玛娜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同行者,她以她的作品介入了和平解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所经历的社会文化的转型,为当代文坛推出了全新的艺术形象----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寻梦者”藏族女性典型形象,拓宽了我们的审美视域。在当代的藏族社会中有一类处于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边缘地带的女性群体,她们既不完全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也没能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她们的精神就只能在两种文化的夹缝里苦闷、彷徨,成为精神的虚

2、空者,白玛娜珍的文本就关涉到了这一群体。尽管“寻梦者”女性不是新时代藏族女性的主流或全部,但她们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现实存在,塑造这一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关键词:白玛娜珍藏族女性形象塑造“寻梦者”形象内涵一、对白玛娜珍小说价值的几种评价白玛娜珍是近年来活跃于西藏文坛的女作家,从1997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集《生命的颜色》以后,她又陆续完成诗集《在心灵的天际》(1999年)、长篇小说《拉萨红尘》(2002年)和《复活的度母》(2006年),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十几年来,她始终勤于耕耘,以坚实的创作证实着藏族女性写作的不断成长

3、。《拉萨红尘》与《复活的度母》两部长篇小说是她创作上的一个新阶段,出版后受到评论界的热切关注,评论人纷纷著文给予好评。与五六十年代西藏当代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八九十年代的藏族作家不再把表现重大的政治运动作为作品唯一的主题,而是着意于描写大的时代变迁中藏族普通人的生活境遇与变化,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空间。《拉萨红尘》与《复活的度母》也将表现人尤其是表现藏族女性作为重心并且获得了成功。兰州城市学院的白姆措老师称《拉萨红尘》“多层面多角度地描绘出了现代藏族知识女性的生存本相”。而《复活的度母》“表现出作者对近现代藏族女性命运的全方位思考”。藏

4、族作家扎西达娃把《拉萨红尘》归结为“一部探索现代西藏人寻找精神家园心路历程的小说”。藏族作家吉米平阶称《复活的度母》“描述了两代藏族女性的心灵秘史”。……上述文章高度评价了白玛娜珍的这两部小说在表现藏族女性情感命运方面所获得的成功。...我以为小说的成功还在于作者为当代西藏文坛推出了全新的艺术形象----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寻梦者”藏族女性典型形象,拓宽了我们的审美视域。二、传统藏族女性的精神内涵谈到以往文艺作品中藏族女性形象塑造,为我们熟知的大多是一些善良、宽容,悲悯、坚忍的形象。刊登在2008年第4期《民族文学研究》上的《等待者:

5、《麝香之爱》中的女性形象原型》一文中,作者卓玛将这类具有传统藏族女性典型性格的人物称为——“等待者”。对于“等待者”的特质卓玛是这样描述的:“她们在漫长的生命与青春凋零的过程中守望着爱情与幸福,在守望中发出足以穿透千年的喟叹”。翻阅文史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卓玛所描述的以“等待者”的姿态出现的女性形象贯穿于藏族的文艺读本中。藏戏艺术被称为活化石,藏戏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符合西藏古代规范文化的要求。以《卓娃桑姆》中的卓娃桑姆为例,与那些由男性赋予生命意义的女性原型极为相似,她原本也是深藏在隐秘的空间中,然后由男性----剧中的国王发现并被封为

6、王妃,给予她生命的价值。当魔妃设计逼疯国王,她的一双儿女被逐出王宫时,卓娃桑姆只能被迫离开,苦苦等待拯救自身命运的人,剧中最后还是依托王子(另一名男性)才完成了降妖除魔的重任,解除了国与家的困境。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转向当代藏族作家的文本,在青海藏族女作家梅卓的小说集《麝香之爱》以及拉萨藏族女作家格央的散文集《雪域的女儿》中也可以看到这些穿越千年依旧存留的“等待者”的女性身影。她们恪守传统的文化观念以及价值标准,将服从家庭、服务家庭看作是女性最重要的责任。在面对爱情、幸福、自由等种种权利选择时,自觉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刘慧英在《走出男权

7、传统的樊篱》一书中写到:“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温柔、美丽、善良、纯洁等等是理想和完满的女性形象普遍具备的特征,……这种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特征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控制,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存于人类的历史之中,使之逐渐成为人类的常规文化心理。它哺育和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①。西藏古代实行男权统治,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影响甚广,近千年来藏族历史话语中女性一直是缺席者,作为“失语的群体”她们在社会活动中不具有话语权,因而在浩瀚的西藏古代文艺读本中我们无缘听到女性的

8、声音。而在有限的,由男性完成的女性描述的文本中,女性形象均按照男性的审美需要被赋予服从、被动的性格。西藏古代社会长期的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不仅导致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使女性逐渐处于从属和附庸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藏族女性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