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ID:33866619

大小:30.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基于托达罗模型,构建了经济计量模型,并结合江苏省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期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存量和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预期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较大。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托达罗模型;实证分析;协整检验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036-03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畅转移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长期以来的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隐性失业逐渐变得显性化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朱农,2005)。虽然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依然较大。就江苏省而言,到2007年底,全省由农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累计已达166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2%。其中,就地转移834万人,劳务输出827万人,非农劳动力比重较1978年提高了52.4个百分点(刘克明,2008)。可见,江苏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农村剩余劳动力

3、转移的影响因素不断呈现着新的变化。二、文献综述最早的劳动力迁移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刘易斯(Lewis)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乔根森(Jorgenson,)模型和托达罗(Todaro)模型。关于托达罗模型的数学表述将在本文第三部分作进一步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斯塔克(Stark,1991)提出了“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理论,认为迁移者除了受预期收入影响外,还受一些个人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克鲁格曼(Krugman,1992)从地理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规模经济的上升和贸易的自由化,所有的劳动力最终都将流向工业中心。近十年来,国外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中国劳动

4、力的转移。ScottRozelle等(2002)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更有可能在非农业部门获得工作机会,并有较高的工资;SandeepMohapatra(2007)等运用Probit模型对中国的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地区的个体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劳动力转移;AlandeBrauw等(2008)研究发现,相对富裕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对家庭消费性投资的影响大于对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国内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转移的影响因素如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劳动力自身因素以及经济效应研究。影响因素方面,张林秀(1998)研究发现,教育不仅决定农村劳

5、动力能否获得非农就业机会,而且决定其转移的稳定性;朱农(2002)构造了一个结构性Probit模型,发现收入差距是影响转移的最重要因素;蔡?(2002)认为,预期收入和人力资本禀赋对转移动力的解释都是不充分的,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劳动力转移应更为重要。王瑞(2006)等通过量化制度因素,构建计量模型得出消除制度因素的阻碍有利于加快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方面,程名望(2007)等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资本投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而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影响并不显著。综合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正在从定性研究转变为以定

6、量研究为主,但定量研究中,许多学者从全国的数据出发,没有考虑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在计量分析时缺少理论模型做基础。本文将结合江苏省实际,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探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影响因素。三、理论模型及其扩展20世纪70年代初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与此同时,乡―城迁移速度却持续地增长。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难以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托达罗模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的。托达罗认为,劳动力作出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收入,由于城市存在失业(假设农村没有失业),因此,不是每一个流动人口都可以在城市里找到工作,只

7、有城市预期收入超过了农村的收入,迁移者才会选择向城市流动。该模型数学表述为:设v代表一个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迁移者在计划期内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净贴现值,p为城市中的就业概率,wu、wr分别代表城市现代化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平均工资,r为贴现率,C为迁移成本。则:v=[pwu-wr]e-rtdt-C=[pwu-wr]-C(1)如果设M为人口流动规模,则人口流动规模是城乡收入贴现净值的函数:M=f(v),f'>0(2)结合江苏省劳动力转移的自身特点,我们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