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ID:5299126

大小:285.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媛嫒,等: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三农"论坛昌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杨嫒媛,周莉荔,陈思羽,乐颖慧(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鸟鲁木齐830052)[摘要]通过农民问卷调查,以农村劳动力个体特征为角度,进而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及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新疆昌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新疆稳定发展,城乡和谐统一提出政策依据。[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影响因素;昌吉市[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

2、]A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受到影响,影响因素既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又包括劳动力自身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剩余劳因素,因此,下文将重点从劳动力自身因素进行分析。动力转移就是由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具有劳动意愿、劳动能力,他们不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用再被束缚在农业部门,可以流动到第二、第三产业去从事生产,获得劳动报酬,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2.1文化程度因素疆农村劳动力得到了

3、解放,已经开始向非农部门转移,这对增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农民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水平,占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61.18%。其次是小学和高中,分别占16.47%和11.76%。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文化程度越高,有外出1昌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务工经历的人越多,这些人更偏向于在离家不远的城市或者内地发达地区择业,因为受教育的关系.转移劳动力的年龄随受昌吉市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一直在积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外出务工的月收入随受教育程度的增极探索中。

4、2011年昌吉市建立市、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创业指长而增长。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吸引着年轻、高学历的劳动导服务机构和创业专家队伍,对3000余名创业人员免费开展力,当劳动力接受更高的教育,会出现地区性或全国性流动,这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八项服已经进行了劳动力的一次转移,同时在新环境下,一旦新的经务。新建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10个,为2897名创业者提济机会来临,劳动力很可能进行第二次转移流动。.供创业贷款1.26亿元,带动8240人实现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村2-2家

5、庭人口数量因素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42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011年末,全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农民家庭的人口数集中在4~5人,占市总户数121350户,总人口36_33万人,其中男性18.38万人,68%。家庭人口数少的家庭,有外出务工经历的人多一些,随着女性17.95万人。在全部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数23.43万人。已家庭人口数量的增多,外出务工的人逐渐减少,最终,选择外出知农村劳动力比重下降到10%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标志,务工的人和选择在家务农的人人数比例相同。这也证明了,劳经计算.201

6、1年昌吉市农村劳动力比重为35.5%。因此,昌吉市动力转移受到家庭影响因素较大。转移实际距离越远,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值得长期关注。费用和回家探亲访友的交通费、流动的心理成本会很高。因此,本次对昌吉市周边乡镇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通过深入田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就会随之下降,人们间、走访农户等方式。收集农民个体转移情况的资料和信息,探更愿意进行短距离的迁移而不是长距离的迁移。进一步分析得明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调查知,家庭人口数越多的家庭,人们更不愿意选择外出务

7、工。原因采用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法。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可能一是家庭成员的思想比较保守,担心家庭成员在外出务工效问卷85份,问卷有效率为85%。其中,男性共有37人,女性时受到不平等待遇,因而不赞成家人外出打工;二是受到民族48人。调查的民族包括汉族、回族、东乡族、土族。在调查过程习惯的影响制约,外出务工的就业机会和范围小,劳动力个体中,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共计48人,占调查总数的56%,没没有外出务工的意愿;三是家庭经济收入稳定,负担不重,因而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共计37人,占调查总数

8、的44%。通过调不愿意外出务工。查发现劳动力只有一部分进行了转移,还有的人在转移过程中2.3农民技术掌握因素[收稿日期]2013—10—31[作者简介]杨嫒媛(199O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周莉荔,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陈思羽,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乐颖慧,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23——“三农"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4卷第12期(总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