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

ID:34029232

大小:58.4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_第1页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_第2页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_第3页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_第4页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谈摘要: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指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指涉,还包括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即言语所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关联。莫里森的名著《宠儿》在创作中成功地体现了文化和文本的互文性,使其成为一部扣人心弦之作。关键词:互文性文本互文性小说《宠儿》一、互文性理论简述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了互文性理论。这一概念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特瓦于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讨语言、文化的关联性。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作为一个学术术语大量出现在西方文

2、论中,涉及多门学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切社科人文文本都存在互文关系。互文当代互文性理论产生于后现代文本创作研究的背景之下,属于文学理论范畴。因为正是米伊尔•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结构小说,对话主义和文学狂欢节的研究,为互文性理论提供了内涵。巴赫金的研究者朱丽娅•克里斯特瓦(JuliaKristeva)在1966年首次使用了intertextuality这个词(中文译成“互文性”),她在1967年又指出,互文性是“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已有和现有表述的易位”。克里斯特瓦的定义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把文本看成语言的载体。克里斯特瓦在总结巴赫金

3、和巴特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的互文性理论更为深入地剖析了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及其他文本的联系。互文性理论强调文学文本不能脱离其宏大的文化文本,所有的文学文本的背后都蕴涵着意识形态和阶级性等社会因素。文学文本的效果往往与其所处的历史、社会及政治等文化文本或其他文学文本相互指涉。克里斯特瓦提出的互文性不仅指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吸收和转化”,还包括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关联。所谓的文化文本就是指言语所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根据互文性理论,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文化文本的意识形态中,是对社会、历史文本的摘取和反映。互文性既可以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指

4、涉,又可以指文本与社会、历史等语境之间的映射。艾略特是另一位对互文理论做出贡献的学者,他曾说:“小诗人借,大诗人偷。”这种“偷”是指文本在“互文性的镜子”里的相互反映。诗人的个性不在于他的创新,也不在于他的模仿,而在于他把一切先前文学的精华囊括在他的作品之中的能力,这样过去与现在的话语同时共存。他说:“我们常常会发现: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最好的部分,而且最具有个性的部分都是他前辈诗人最有力地表明他们的不朽的地方。”互文性不指一部作品在立意、艺术手法等方面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而且指明显仿拟前人词句和典故的现象。互文性理论不仅注重文本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注

5、重文本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由于文化差异,这些互文性的关联往往比较难以为另一文化体系的读者知晓,因此它们成为语际转换的“超语言因素”和理解的障碍。读者若没有把握住互文性,就会造成对文本的误读。所以本文将从文化和文本两个方面,以《宠儿》为例来解读莫里森作品的互文性,以此来揭示莫里森的文学创作在意识形态背景下的深刻内涵。二、《宠儿》中的文化互文性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宠儿》被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1993年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她给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黑人历史与黑人文化的机会。她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她在文学领域的个人的成就,还标志着非洲裔

6、美国作家得到了广泛承认。托妮・莫里森从黑人女性的角度,通过她的作品展现了一段段奴隶制度下黑人命运的血泪史。更重要的是通过紧密的情节安排和引人入胜的叙述,她强有力地表现出黑人坚毅不屈的性格。在黑人文学领域,通过探索创新的写作风格和提倡勇于表达自我,莫里森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基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她创作了《宠儿》,这是黑人文学史上一部不朽之作,通过特殊的写作技巧和叙述安排揭示出在非人的奴隶制下黑人女性被剥夺了为人母与为人女的权力,描绘了一名黑人女奴隶解救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残酷经历。《宠儿》再现了饱受摧残、被迫沉默了很久的一个声音,这个被长久忽视的声音正是美国黑人的自由呼

7、声。莫里森的作品大多涉及社会底层的黑人或黑人奴隶。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个群体,非洲裔美国人民的文化和家庭遭到破坏,失去自由的生活、艰苦繁重的劳作,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非洲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莫里森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奴隶制,还包括奴隶制被废除后的黑人生存状况及黑人的精神世界。莫里森的所有作品都带有这种精神力量及其所蕴涵的文化特质,从而构成了作品与文化的互文性,深刻地再现了时代的政治特征和精神状况,警醒了参与运动的各方力量。莫里森的《宠儿》与黑人的典型遭遇构成文化互文以引起人们对于美国黑人群体的关注。《宠儿》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构思而成。1855年美国当地报纸报

8、道了一个从肯塔基州逃亡的名叫玛格丽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