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

ID:34230214

大小:59.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4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_第1页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_第2页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_第3页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_第4页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临床观察[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早期动脉病变;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446.1;R4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2)06_0488_03D0I:10.3969/j.issn.1009_816X.2012.06.22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心、脑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早期识别动脉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防治并发症。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是能准确反映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由于其具有简便、有效、经济,且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指标,因此PWV检测已成

2、为一种评价外周血管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检测PWV的最常用方法。本文将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例行体检的263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相关体检资料整理分析,发现对健康及亚健康人群进行PWV检测,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者2630例,根据PWV21400cm/s[1]设为PWV增高组,计1106例,其中男1002例,女104例,年龄22〜82(62.48±11.04)岁;体质量指数(BMI)(23.64±2.75)kg/m2oPWV

3、<1400cm/s为对照组,计1524例,其中男1110例,女414例,年龄22〜84(60.48±10.87)岁。BMI(22.98±2.56)kg/m2o两组人群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1.2方法:1.2.1:体重测定:测定体重和身高,计算BMI。判断标准:BMI^24.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1.2.2血压测定: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血压测定方法,由专职护士采用常规袖套式水银柱血压计,为受检者测量坐位右肱动脉压。判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

4、)^90mmHg为高血压,SBP120-139mmHg或/和DBP80〜89mmHg为正常髙值血压。1.2.3血脂、血糖测定:受检者空腹抽血,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及空腹血糖(FPG)o判断标准:TC^5.18mmol/L或/和TG21.7mmol/L、LDL_C^3.37mmol/L、HDL_C<1.04mmol/L为血脂异常。FPGM7.Ommol/L为糖尿病,6.1〜6.9mmol/L为空腹血糖水平异常。1.2.4baPWV

5、的测量:取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为监测指标,采用日本科林公司1000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受检者取仰卧位,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保持正常呼吸并全身放松。选用合适的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cm,下肢袖带气囊标志处位于下肢内侧,袖带下缘距内踝1〜2cm,将心电感应器置于心前区,在25*左右的室温下测定肱动脉-踝PWV,记录5min的动脉脉搏波形,仪器自动分析并打印输出baPWV值。baPWV^1400cm/s定义为baPWV异常[1]。1.3统计学处理: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6、,应用SPSS16.0版软件包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土s)表达,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见表1。表1两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x-±s)组别nSBP(mmlIg)DBP(mmHg)TC(mmol/L)TG(mmol/L)FPG(mmol/L)PWV增高组1106121.08±13.75*79.76±9.56*5.02±0.92*2.38±2.50*5.00±1.20*对照组1524112.76±13.0073.16

7、±8.984.67±0.861.42±1.074.70±0.9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从表1可见,PWV增高组的SBP、DBP、TC、TG、FP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2两组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发生率比较:见表2。表2两组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发生率比较[例(%)]组别n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异常PWV增高组1106241(21.79)*501(45.30)*690(62.39)*162(14.71)*204(18.48)*对照组1524116(7.61)51

8、3(33.66)478(31.36)110(7.25)178(11.72)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从表2可见,PW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